琅岐种业基地,此刻正呈现出一片繁忙的玉米播种景象。阳光下,广袤的基地里,农机轰鸣,工作人员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其中。他们熟练地将一粒粒饱满的玉米种子精准地播撒在肥沃的土地上,仿佛在书写着希望的篇章。那一片片排列整齐的播种行,仿佛是大地的指纹,见证着农民们的辛勤与执着。微风拂过,带来泥土的芬芳和种子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对丰收的期待。琅岐种业基地的玉米播种忙,正为未来的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展现出农业生产的蓬勃活力。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连日来,在马尾琅岐的种业基地,种植户们抢抓农时,紧锣密鼓地播种玉米。
在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一盘盘鲜绿油亮的玉米苗,从大棚送到地里,再一株一株种下。这批玉米计划6月中下旬开展品鉴与采收,届时将邀请农技专家、种业企业代表及种植大户参与,通过现场观摩与品种对比,精准评估玉米品种特性。
“我们不仅为福建玉米品种评审提供核心数据支撑,还将打造专业化的‘看禾选种’交流平台,帮助从业者直观筛选优质品种,推动种业创新升级。”基地种植技术员陈敬和说,基地春播玉米新品种200余个。
万农高科集团(琅岐)示范基地今春扩大了种植面积,工人们在将一颗颗玉米种子播种到地里。在万农高科基地的其他地块,玉米苗已经完成移栽。这些玉米品种来自世界各地,有的是经过多年选育沉淀下来的优势品种,科研人员将按照一定计划,对这些品种再杂交选育。
万农高科有关负责人说,他们的试验田主要分为亲本扩繁田、品种展示田、组合测配田、联合体试验田和制种田等。基地一年可在春秋两季种植,培育一万多个组合,经过层层比对,从中选出两三百个优良的送到全国各地进行适应性评价,再从中选出几十个优势组合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审定。此前,该基地培育出的“黄白糯”玉米品种备受好评。
琅岐镇有关负责人说,作为福建省种业振兴的重要阵地,琅岐正以创新为引擎,深化产学研协同,全力构建种业创新生态圈,通过“专家智库+科研机构+龙头企业”联动模式,精准培育兼具抗病性强、品质优良、市场适配度高的突破性品种,构建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全链条孵化体系,推动种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记者 欧阳进权 通讯员 陈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