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科普希望行”系列活动正式启动。此活动旨在普及科学知识,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活动现场氛围热烈,众多专家学者及志愿者齐聚一堂。他们将深入学校、社区,通过生动的科普讲座、有趣的实验展示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播科学理念。这不仅能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更能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为福建省的科学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科学的光芒在八闽大地熠熠生辉。
28日,2025年福建省“科普希望行”系列活动在福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启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作科普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校长吴明红发布启动动员令。
活动由福建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福州市科协、福州市教育局、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承办,围绕“传承科学精神 科创筑梦未来”主题,进一步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赋能新时代科学教育,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为青少年打造沉浸式科学体验,助力“大科普”格局建设。
启动仪式上,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科技馆的5位专家学者被聘为福州格致中学、福州教院四附小等5所中小学“科学副校长”。他们将定期深入学校,参与科学课程设计、指导科技社团活动、组织科普实践项目,推动前沿科学知识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深化校内外协同育人,为校园注入更多科学活力。
当天,周忠和院士为青少年学生作“鸟类的起源与早期演化”科普报告。他围绕福建政和县发现的奇异福建龙、八闽鸟,以及全国各地发现的重要恐龙和鸟类化石,阐述为什么鸟类起源于恐龙、谁是鸟类最早的祖先、如何复原早期鸟类的飞行能力以及羽毛颜色等科学问题,并寄语青少年“以本土发现为傲,在探索中寻找科学答案”。报告集科学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激发了广大学子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精神。
活动首次增设科技实践活动(场外)板块,包含相关省级学会(协会)科普互动体验、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技实践活动、福州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展示、福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科创节展示等。
据了解,“科普希望行”活动已连续多年在福州启动,活动通过院士引领、实践赋能、全域协同,构建“科学家—青少年—社会”的科普共同体,为科技创新培育后备人才。(记者 张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