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热播,福州的七项非遗瑰宝惊艳亮相央视。福州脱胎漆器,那精美的质感与独特的工艺,仿佛诉说着千年的传承;寿山石雕,以细腻的刀工将石材雕琢成栩栩如生的形象,展现着巧夺天工的技艺;软木画,小巧玲珑中蕴含着福州的山水风光,令人叹为观止。还有福州评话,那抑扬顿挫的唱腔,演绎着历史的沧桑与故事的精彩;茶亭十番音乐,奏响着福州的民俗旋律,传递着古老的文化韵味。这些非遗瑰宝,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央视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彰显着福州的文化魅力与历史底蕴。
2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正式播出,来自福州的7项非遗瑰宝精彩亮相,一展闽都风华。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展现了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软木画、福州传统梳妆技艺(三条簪)、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闽剧、咏春拳这7项福州特色非遗。
寿山石雕取自福州特有的名贵石材寿山石,质地精致细腻、莹彻通灵,经艺人们相石取巧,由天然顽石蜕变为工艺珍品;福州脱胎漆器集轻盈与瑰丽于一身,与北京景泰蓝、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作为榕城“三绝”之一的软木画,具有“丛山数百里,尽在一框中”的意境,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福州传统梳妆技艺“三条簪”又名“三把刀”,是旧时福州女子的传统妆束,代表着勇敢、勤劳、刚柔并济的精神;聚春园佛跳墙制作技艺是将几十种名贵原料煨于一坛,融合成舌尖上的顶级享受;闽剧以福州方言演唱和念白,清新自然而又豪放自如,是福州的一个鲜明文化符号;咏春拳相传由南少林五枚师太所创,又有“女人拳”之称,以武为形,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记者 管澍)
上一篇:马尾全省首创机制防范恶意变更登记
下一篇:非遗里的中国:咏春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