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变身导购,还成“凑单神器”,更能参与电商直播
今年“双11”看人工智能“72变”
“帮我找一款适合油性皮肤的保湿面膜。”“这几件商品怎么凑单才能使用满1000元减150元的优惠券?”这几天,这样的对话发生在成千上万的消费者与AI(人工智能)导购助手之间。
要说今年“双11”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很多消费者认为,是AI的运用。不仅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加码AI技术,很多消费者也别出心裁,使用AI大模型来进行跨平台“凑满减”计算。那么,这些仿佛会“72变”的AI助手好用吗?记者进行了采访。
电商全面拥抱AI 实际体验喜忧参半
今年“双11”,AI变身深入购物全流程的实用工具。
6日,记者打开淘宝、京东、抖音等平台,发现各家都推出了AI购物应用,如“AI万能搜”“AI帮我挑”和“AI试衣”等,覆盖了从搜索、推荐到试穿的各种购物场景。
那么,这些平台提供的AI应用好用吗?在实际体验中,记者发现,AI导购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
在提供购物攻略、筛选商品方面,AI确实展现出不少优势。
“比如,我随口说出‘适合福州过冬的轻薄羽绒服’,系统就能结合自然语言理解与实时比价,直接推送符合需求的选项。”市民顾先生告诉记者,电商平台上的AI应用能够像真人主播一样快速响应消费者的提问,并给出准确回复。
而消费者邱女士的感受更棒:“我想买一款狗粮,平台的AI应用能直接整合全网口碑出攻略;我纠结两款烤箱的性能差异,平台AI应用会自动生成参数对比表,连用户好评点都整理好了。这种精准满足功能,真的减少了消费者的决策疲劳。”
然而,在跨平台比价环节,AI却频频“翻车”。记者使用多个平台自带的AI助手,分析同一产品在不同平台的最终价格,结果AI给出的建议与实际结算价格大相径庭。不少消费者也吐槽:“找AI聊了两天,每次价格都不一样,最后干脆放弃了。”
此外,今年“双11”,电商平台还小范围开放了“AI试衣”“AI试口红”等新功能的体验资格。记者体验“AI试衣”时发现,上传全身正面照后,即可查看不同款式的上身效果,切换款式也很便捷。但虚拟试穿的效果存在一定偏差,图片呈现的身形比实际更纤瘦,明显是暗中设置了“美颜”“美体”,且试穿效果受拍照角度和当时状态的影响。此外,“AI试衣”功能并不能覆盖所有款式的衣服,且入口较难寻找,无法在商品详情页直接点击使用,需要进入专门页面才能体验。
单一平台“凑满减” AI展现惊人能力
每年“双11”期间,解出“满300元减50元,叠加店铺20元券,VIP(高级用户)再享折扣”系列“数学题”,是消费者最头疼的事情。
今年,消费者们纷纷将这个难题交给了AI助手。尽管跨平台比价表现不佳,但在单一平台内的“凑满减”计算上,AI应用却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我有两张券,分别为满1000元减140元、满2000元减280元,我看中商品的价格分别为1840元、1520元、520元、480元,分两次结算怎么凑单最划算?”面对这样的问题,DeepSeek(深度求索)迅速给出答案:第一单:商品A(1840元)+商品C(520元);第二单:商品B(1520元)+商品D(480元)。经过对比,该凑单方式的购入总价确实低于其他组合方式。
AI应用在解决“优惠迷局”上的高效表现,让它成为许多用户眼中的“凑单神器”。在小红书等平台上,众多消费者纷纷在“感谢AI帮我算满减”的帖子下,咨询使用方法和指令。
在福建师范大学就读的高玫,在同学群里发布了她搜集到的AI导购教程。这些教程包括“1分钟让DeepSeek帮你理性消费”“让豆包帮忙找券”等,让人眼花缭乱。高玫表示,她亲身根据这些教程进行了试用,发现总体还不错,当然也有一些瑕疵,主要体现在对个性化需求的理解不到位。“总体来看,AI导购处理简单任务时表现优异,面对跨平台比价等复杂工作时,却显得经验不足。”高玫说。
随着AI导购深度介入购物流程,数据使用问题也浮出水面。记者调查发现,有些平台的“AI万能搜”设有“购物偏好”选项,一旦开启,AI会根据用户的历史浏览记录和购买记录进行推荐,而这些消费和行为数据一般被归类为个人敏感信息,如果泄露,可能带来财产损失。
高效赋能商家端 节省人力提升效率
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幕后,AI同样在商家端发挥着巨大作用。从店铺装修、商品文案、商品上架到营销推广,AI已参与电商运营的各个环节。
在闽侯运营的均鑫电商工作室,记者看到,办公室里悬挂着“全力投入双11”的标语,但是气氛并不紧张。“原本需要30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有了AI技术以后,两三个人就能完成了。”工作室负责人秦先生说,从接单到转接工厂,很多业务流程都被精简了。记者了解到,今年,福州的很多网店都引入了AI助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以往既向往“双11”,又害怕“双11”紧张节奏的商家,明显舒了一口气。
数字人直播是另一个亮点。“在直播行业,数字人成本仅为真人主播的十分之一,单个数字人生产成本已从数万元降至两位数。”在仓山区从事工艺品直销的郭先生告诉记者,前两年的“双11”,公司都要配上2名到5名主播,今年几乎由数字人直播了。从实际情况看,数字人直播专场的销售额和真人直播差别不大。(记者 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