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台风“桦加沙”过境,台湾花莲县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汹涌洪水裹挟土石吞没光复乡。截至9月26日下午2时,已造成14人死亡、71人受伤,7人失联。如此重大伤亡,让人格外揪心。国台办发言人对此表示哀悼和慰问,并希望受灾民众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北平锋梳理了事件脉络发现,这场悲剧中“天灾”只能占三分,剩余七分都是“人祸”。7月台风“韦帕”过境时,马太鞍溪就因山体滑坡造成阻塞,形成堰塞湖。从那时到“桦加沙”来袭前,这颗“定时炸弹”未被及时拆除,已悬在民众头顶60余天。赖清德当局为了一己私利忙着搞“台独”,搞 “大罢免”,搞政治清算,早把防灾救灾抛在脑后。
这60多天里,堰塞湖的危险一直在累积。气象数据显示,从7月到9月,除了“韦帕”和“桦加沙”,还有“范斯高”“竹节草”“杨柳”三个台风接连影响台湾,每一次降雨都在增加堰塞湖的蓄水量。8月7日,台湾“林业部门”就测出堰塞湖每日蓄水92万吨,就算无大雨,10月中旬也会溢流;8月14日,水位已达1085米,蓄水量3667万吨,可赖清德当局却轻飘飘一句“暂无风险”,把民众的担忧当耳旁风。直到9月19日气象部门预测“桦加沙”要来,21日才仓促决定疏散,22日才开始转移1800户居民——两天时间,怎么够民众搬离家园、转移物资?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7月20日堰塞湖形成的航拍图、8月6日防灾协调会的记录、9月21日才下发的疏散通知、9月23日溃坝后的惨状,每一个节点都记得清清楚楚。台湾民众心里有本账,赖清德当局想把“人祸”包装成“天灾”,想把自己的失职摘干净,可能吗?
9月25日,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堰塞湖溢流酿重大死伤,引爆台湾政治争议,民进党政府指责国民党籍花莲县长徐蓁蔚的撤离工作有瑕疵;国民党和民众党反击称“对早就示警的堰塞湖未积极解决,实为‘官僚杀人’。”网红“馆长”怒称“花莲灾害会这么严重,这个锅民进党必须背,而且背得理所应当,堰塞湖事件就是重大的人祸”。两月里民进党没拿出一个实际方案,出事后又相互推诿,这就是“台独”政治凌驾于民生之上、不在乎民众死活。
面对同样的台风,粤港澳大湾区一体联动防灾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面对“桦加沙”来势汹汹,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应急机制同步启动,携手并肩,从预警响应到风雨坚守,从抗击台风到复工复产,一场保障民生、跨境联防的防风救灾协作全面展开,形成“1+1+1>3”的防灾合力,为区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样是面对自然风险,粤港澳三地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刻在行动里,而赖清德当局却把“绿恐优先、‘台独’至上”摆在首位,这就是实打实的根本性差距。
更甚者,赖清德这两日到花莲“走秀式勘灾”,表情灿烂、动作轻浮,像参加晚会一样嘻嘻哈哈、击掌相庆,其间竟然还兴冲冲去赴宴。面对这样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花莲的百姓还能说什么,台湾的民众还能信什么呢?
台风终会过去,但那些被灾难吞噬的生命、被摧毁的家园,会一直警示着人们:“台独”搞政治对立,牺牲的是台湾民众的福祉,赖清德当局欠下的这笔“人祸”账,将来一定要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