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波长为222纳米、对人体较安全的紫外线(UV222)能改变过敏原蛋白的结构,从而缓解过敏反应,且不会带来危险副作用。研究团队设想,未来可开发便携式设备,为家庭、学校和工作场所的人们提供防护,免受有害过敏原影响。
对过敏人群而言,哪怕只是吸入空气中由宠物、尘螨、霉菌或花粉释放的少量过敏原,都可能导致眼睛红肿、皮肤瘙痒甚至呼吸困难。这些过敏原在源头消失后仍能存留于室内数月之久,反复暴露甚至会诱发哮喘。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近日发布公报介绍,导致人过敏的是飘浮在空气中的相关蛋白质颗粒。当人吸入这些颗粒时,免疫系统会识别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并产生抗体,从而触发过敏反应。过敏原并非细菌和病毒那样的活体,无法通过“杀死”来消除。
以往研究表明,紫外线能杀灭空气中的微生物,但常用的254纳米波长紫外线强度过高,对人体皮肤和眼睛有害。而此次研究团队采用的222纳米波长紫外线穿透力较弱,被认为在有人环境中更安全。
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尘螨、宠物皮屑、霉菌和花粉等过敏原气溶胶注入一个密封腔室,开启4盏小型UV222灯照射。结果显示,照射10分钟后,抗体就不再识别很多过敏原蛋白,也就无法与之结合;照射30分钟后,空气中的过敏原水平平均降低了20%至25%。
研究人员指出,这种方法的关键并非消除引发过敏的蛋白质,而是改变其结构,使免疫系统“认不出来”。
目前,UV222灯主要用于工业抗菌消毒。研究团队设想未来可开发便携式版本,让人们能够在接触高过敏原的环境时使用。
相关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环境科学与技术·空气》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