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走进仓山区上渡街道银杏苑小区,只见处处绿意葱茏、环境整洁,电动车和汽车有序排放,孩子们愉快玩耍,大人们闲聊家常,偶有轻松愉快的笑声。
银杏苑小区建成于2001年,原为福建农林大学教职工小区,共有4栋168户居民。2016年原小区物业撤走后,一度面临小区无人管、垃圾无人清理的严峻局面。今年,在上渡街道党工委指导下,小区成立由7名老党员组成的业委会,强化党组织主心骨地位,小区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此前,小区电动车飞线充电像蜘蛛网,不仅不雅观,还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电动车充电乱象,业委会主任阙树福带领成员逐户走访,组织居民集资,建成分类分区的智能充电站。“我们按车种划出电动车充电区、自行车停放区和儿童车专区,既消除了隐患,又提升了秩序。”阙树福指着整齐排列的充电桩说。
与此同时,针对房屋老旧导致的地基下陷问题,业委会联合社区党委多方协调,争取专项经费,聘请专业施工队完成路面硬化工程。如今,平整的水泥地面成为居民散步休憩的公共空间。
小区通过党建联建机制协调各方资源,不仅解决了设施老旧、环境卫生较差等核心问题,还形成了“党支部+业委会+居民自治”的长效管理模式。
小区架空层以前堆满杂物,环境脏乱差,一到下雨天还漏水,是个没人管的“死角”。为改变这一现状,小区业委会组织了一场民情恳谈会。会上,大家对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迫切,希望建设便捷可用的活动场地。业委会当即决定,将这片闲置的架空层盘活,为居民打造一个实用的共享空间。
在业委会牵头下,小区迅速成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反复优化设计方案。最终,一个集棋牌角、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台球室、党员活动室、阅览室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体活动中心的蓝图应运而生。
在业委会推动下,小区离退休党员、热心居民组建了银杏老人志愿服务队,为居民提供理发、矛盾调解等服务。
“有了业委会,我们业主都很愿意参与小区建设,也很愿意配合业委会工作。”居民们表示。(记者 林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