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的白露,标志着孟秋结束、仲秋开始。此时,福州仍处于夏季,“秋老虎”余威尚存,不过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早晚开始变得凉爽。福州晚报邀请福州市中医院针灸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陈东玲,为市民支招白露时节的养生之道。
饮食宜减辛增酸
白露时节,福州地区仍可能出现高温天气,但空气中的湿度明显下降,“秋燥”成为主要健康威胁。许多人会出现咽喉干燥、鼻燥出血、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不适,即典型的“秋燥”。
此时节,福州人既要防余热,又要抗“秋燥”,饮食应以养阴润燥为主,宜减辛增酸,可多食应季果蔬,并适当增加食用西洋参、沙参、百合、大枣、莲子、银耳、杏仁、川贝母、蜂蜜、饴糖等滋阴益气、健脾润肺的药材或食材。同时,要注意调理脾胃(如进行秋季脾胃灸等),以修复夏季食用冷饮对脾胃产生的伤害,为秋冬进补打好基础;应慎食生冷,保护好脾胃阳气。
老福州俗语说:“白露吃龙眼,一颗顶只鸡。”说法夸张了点,但龙眼确实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对治疗贫血问题效果不错。
此外,秋季螃蟹正肥美,适当食蟹可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但应注意避免过量,一是过多摄入蛋白易对消化系统产生负担,会引起腹痛、腹泻、腹胀等胃肠问题;二是高胆固醇、高嘌呤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痛风风险。特别提醒的是,脾胃虚寒患者要尽量少吃螃蟹,因其性寒会损伤脾阳,易引发并加重腹胀、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警惕呼吸道疾病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呼吸道感染患者有增多趋势。
虽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但“秋冻”要有度。体质较强的人,加衣不宜过快过早,让身体适当接受耐寒训练,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安度冬季有益处;但体质较弱的老人、儿童,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炎、哮喘者人群,应根据天气情况适当添衣,不能一味“秋冻”。
俗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说的是,此时节穿衣不宜赤膊露脐,应以长袖长裤为主,也不宜再穿凉鞋。同时,家中凉席也要停用了,因为夜间温度下降,使用凉席易导致关节受寒。
此外,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平时勤洗手,注意社交距离、咳嗽礼仪等;注意开窗通风,保持新鲜空气流通;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不熬夜,如果感染呼吸道疾病要及时治疗。
白露后昼短夜长,人体生理节奏需要调整,容易感到疲劳困倦,这就是所谓的“秋乏”。对此,建议调整作息,做到早睡早起,如比夏季提前1小时入睡,以顺应自然收藏之势;适当午休,中午小憩20分钟至30分钟,有助于下午精力充沛;注意精神调适,做到心胸开阔,情绪稳定,增强免疫功能。(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陈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