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头的糖水铺到社区的古着店、精品店,如今在福州,越来越多年轻人跳出“开店必守店”的传统思维,用无人自助模式经营小店,在兴趣与生活之间找到平衡。日前,记者对话多位无人自助小店店主,看她们如何当好“甩手掌柜”。
无人自助小店悄然兴起
冰箱柜贴满糖水品类与养生功效的便签,扫码开门即可挑选,付款后自主取餐,全程无需与人交流。傍晚,在位于鼓楼区卫前街的“幸福糖水店”前,刚结束工作的上班族张帆熟练地扫码打开冰箱柜,取走一杯绿豆马蹄爽,扫码付款后准备离开,“这种小店挺方便的,不用多说什么,糖水味道也不错”。
在台江区一个老旧小区深处,几平方米大的文创小店“西红柿艺术商店”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这家开业于2024年底的小店内,文创商品琳琅满目,处处散落着店主留下的“使用说明”,店内也不见店主。
近年来,像这样的无人自助小店,正在榕城悄然兴起。在鼓楼区一个老旧小区一楼,顾客通过线上渠道找到隐蔽的“温室效应古着店”,加了店主微信,打过招呼后即可推门进店,慢慢挑选。“随时都能来‘寻宝’,自由地逛完,还能在线上和老板夸夸选品。”这种体验“戳中”不少古着爱好者的心。
无人自助小店虽主打“甩手”模式,却没丢了“用心”。糖水店店主会专门跑到广州学习糖水制作,研发新品,安排店员每天清晨到店熬煮糖水。文创店店主会努力与数十名艺术家沟通,让他们同意把作品放在自己的小店售卖。古着店店主则要花大量时间筛选复古服饰,从款式到品相都严格把控。
“‘甩手掌柜’不是不承担责任,而是要把精力花在更重要的地方,比如产品本身。我们专注于探索风味组合,推出更多创新口味的糖水。”幸福糖水店店主郑女士说。
为何当“甩手掌柜”
为什么这届年轻人开店,偏爱当“甩手掌柜”?答案藏在他们的个人需求与现实考量里。
“社恐”与“怕麻烦”,让不少年轻人避开传统经营的“社交压力”。幸福糖水店店主郑女士直言,自己有点社恐,最初开业时想主动上前介绍糖水,反而让一些顾客下意识避开,后来在店门口挂了块牌子,“老板说她有点社恐,喝啥咱们自己拿”,顾客反而更放松了。
温室效应古着店店主小林也有类似感受:“我是‘i人’,店里本来就小,如果有店员,我会觉得局促,很不自在。同理,也怕顾客因为有人没法好好逛,所以干脆选择‘无人’。”
更为深层的原因是,这些店主们开店多是基于个人兴趣与情怀。小林说,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就一直想拥有一家自己的古着店,毕业工作了几年还是无法放弃这个愿望,选择了装修开店。热爱传统广式糖水的郑女士也说:“糖水不仅是甜品,更是一种养生文化,我们希望能让更多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喝到一杯真材实料、用心熬煮的糖水。”
这种把爱好做成事业的“半创业”状态反而让店主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提供优质产品和体验。在社交平台上,不少顾客都会自发地发布图文并茂的逛店体验,为小店引流。
“轻运营”的成本优势,也给了他们当“甩手掌柜”的底气。传统实体店需要承担房租、人工、水电等多重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对小体量的店来说压力不小。无人自助模式可以省去店员工资,让产品定价更亲民——“幸福糖水店”的糖水大多6~8元,最高不超过12元,日均销量达200多杯。
相互信任收获温暖
无人自助小店很大程度上依赖顾客诚信,但在开店的过程中,顾客的诚信程度出乎店主们的意料。
“让我们非常感动的是,绝大多数顾客都非常自觉。有一次一位顾客不小心打翻了一杯糖水,不仅主动清理干净,还特意多付了一杯的钱并留言道歉。”郑店长说,“还有顾客在微信留言,‘谢谢你们开这家店,深夜加班回来能喝到糖水很温暖’,这些小事让我们觉得信任是相互的,也很值得。”
“我们选择无人自助模式时,福州复古商店还没有出现过这种模式,所以是抱着‘相信他人’的想法,先开始看看。”小林说,好在信任是相互的,顾客还带来了很多暖心瞬间——商品出现损坏,顾客会及时告知,店铺还会收到顾客的很多夸赞。偶尔店内也会有一些小玩具被顺手带走,但小林认为相比于获得的温暖,这些就不值得一提了,“毕竟‘无人’就要承受一定的风险,总体而言,一开始相信他人的做法还是蛮正确的”。
对于未来的经营,小林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进来发挥大家的创意。“我们计划办一些复古文化相关的活动,出一些我们自己设计的文化产品,打造一个‘温室会客厅’,让每个人都可以发挥创意,参与其中。”(记者 冯雪珠 燕晓)
上一篇:福兴经济开发区建设“一区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