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兴经济开发区建设“一区多园”
推进“工业上楼”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近日,福兴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扩区工作取得新进展。自去年以来,省、市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明确提出把福兴经济开发区作为“主阵地、主赛场”,着力拓展发展空间,聚焦都市型、服务型、总部型产业,推动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
据悉,扩区工作以“规划共谋、载体共建、产业共兴、服务共享”为原则,全面启动“1+5”扩区布局,涵盖福兴园、鹅峰园、汤斜园、金城园、益凤园、宦溪园等多个功能区块,新增工业用地面积约3700亩,新增规划工业载体可建面积约530万平方米,可有效缓解工业用地紧缺、创新平台不足等问题。
各功能园区定位明确、错位发展:福兴园作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聚焦光电、软件信息、智能制造等产业,规划可建高标准厂房面积达399万平方米;鹅峰园作为环城产业带重要节点,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汤斜园着力打造科创智造服务园区,主导产业为智能制造、科创服务、现代物流;金城园功能定位为旧厂房改造提升创新工场;益凤园作为城市物流分拨中心,已引进麦当劳福州配送中心等38家企业;宦溪园定位为绿色经济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
载体建设方面,在现有26个产业载体项目已建在建面积达183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将“工业上楼”经验做法向上述扩区区块推广。同时,通过盘活省属企业地块、推进老旧厂房改造,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产业生态培育方面,福兴经济开发区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育生态”,以光电产业为主导,拓展人工智能、未来显示、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积极引进优质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两业融合”示范区。
人才与金融赋能同步推进。福兴经济开发区拟引进由院士领衔的产业链专家服务团,助推光电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晋安湖基金港集聚省、市国资基金及民间投资机构,规模近百亿元,助力企业“找人、找钱、找市场”。
服务优化方面,福兴经济开发区深化“四通四到”机制,设立“营商会客厅”,“窗内事”一次办、马上办,“窗外事”设服务专窗受理,高效解决企业疑难问题,相关优化营商环境经验获省发改委推广。(记者 赵铮艳 通讯员 赵辉 陈雅 黄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