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伬艺,宛如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正缓缓向我们走近。它以独特的唱腔和优美的旋律,诉说着福州的历史与文化。那婉转的曲调,仿佛是时光的使者,将人们带回到过去的岁月。表演者们手持乐器,轻拨慢捻,将伬艺的韵味演绎得淋漓尽致。在那一方小小的舞台上,他们用声音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观众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近福州伬艺,感受它那深沉的文化底蕴,领略福州独特的艺术魅力,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福州的大门,让人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传承人:
福州伬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陈晓岚
学艺地点:福建省福州市
⬆️戳视频一起走近福州伬艺的艺术世界
什么是福州伬艺
福州伬艺,又叫伬唱,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的福州、长乐、闽侯等市县。
明朝中晚期,在一些福州官绅仕宦之家,盛行自置歌伎、组办“家班”之风。清代《福建通志》就记述了福州西郊洪塘乡人,明万历官员曹学佺置办“家班”情况:学佺归,构石仓园,有池塘林木之胜,一时仕宦及墨客诗人游闽者,无不倾倒。
曹学佺所办的“家班”因多为文人儒士“坐唱”,故称“儒林家班”。后来又有专唱“洋歌”曲调的“洋歌伬”和专唱“江湖”曲调的“江湖伬”,以及十番夹唱的“十番伬”等伬唱艺术崛起。先后出现了“洞中春”“景国风”“小蓬莱”“同乐轩”等伬唱社。
在历史发展中,只要是听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福州伬唱艺人们都广采博收,逐渐形成了福州伬唱有雅有俗的特点。演出人数一般为两人,但可多可少,少至一人,多至七八人,灵活多变、适应性强。
福州伬艺唱腔与闽剧基本相同,主要由“小调”“洋歌”“江湖”“逗腔”“罗罗”等五类曲调组成,现有曲牌近 70首。音乐结构有曲牌体、板腔体和综合体三种。
福州伬艺伴奏乐器通常为二胡或三弦,另有人以三弦、月琴、双清等伴奏。特别是双清,它是福建闽派音乐的重要弹拨乐器。双清由古代的阮演变而来,保留有旧式阮的特点,其形制与京剧月琴相似,但是琴杆更长,用二到四根弦,以二弦最为普及。
上一篇:这光明前途,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