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在某校园内,竟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偷吃”事件。原本用于学生餐后营养补充的物资,不知为何被人私自挪用并进行了售卖等不当行为。这一行为被发现后,引发了轩然大波。尤其令人愤慨的是,校长竟然卷入其中,其利用职务之便,将这些本应属于学生的资源据为己有,最终竟赚取了高达 420 万之巨。这一事件严重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和道德规范,对学生的权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让社会对校园管理的公正性和廉洁性产生了深深的质疑。必须对这一行为进行严肃查处,以维护校园的正常秩序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我们还在发育期,经常吃不饱,有时候晚上还会饿醒”“建议饭堂换点饭菜,一点都不好吃”⋯⋯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华南地区一地级市某乡镇初级中学的学生手写上述“投诉信”,这些信没有署名,有的落款是“一群没吃饱的学生”。时任校长练金峰(化名)看完后转给时任副校长黄凯华(化名),黄凯华将约20封的学生信件塞进办公室抽屉。
直到去年,当地纪委监委查办该校“校园餐”案件,学生的餐食问题才迎来转机。
据报道,这所学校学生的餐费全部来自学生家长。时任数学老师兼饭堂负责人张云宝(化名)连续11年套取学生餐费,其与堂弟经营的企业勾结作案,一顿仅7元钱的学生午餐,经过张云宝、黄凯华、练金峰与供应商的一番操作,能套取2元多。
经查证,张云宝、黄凯华、练金峰三人套取侵吞校园餐费共92万余元。黄凯华、张云宝已获刑。练金峰因还查出涉及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涉案金额大,性质恶劣,是一名典型的“小官巨贪校长”,其相关问题目前仍在查办中。
报道还称,该校涉案人员被查后,该区召开全区教育系统警示大会。会议结束一周内,全区有20余名教育工作者(包含校长、副校长、饭堂负责人等)主动向区纪委监委投案,均涉及“校园餐”问题。
截至目前,全区共查出30余名涉及“校园餐”问题的教育工作者,涉案金额共计200多万元,手段和张云宝等人类似,均为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除了张云宝3人,其余人员涉及金额多的数万元,少的上千元不等,因交代问题主动、退赃积极,均被从轻处理。
“法度law”首款周边产品已上架,专为律师、粉丝朋友定制,长按右下角二维码下单
事实上,套取学生餐费早已不是新问题。
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第二中学校原校长赵孟锁截留、套取学校食堂420多万元膳食经费;吉林省长春市汽开区第七小学原后勤主任戚世国通过每餐几毛钱回扣,从学生餐费里捞了23万余元⋯⋯
最新一期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还披露,四川绵阳一中学食堂经理敛财超百万元,小卖部里一个面包也要收2毛钱回扣;另一中学的学生反映学校的饭菜一言难尽,不得不购买辣酱当下饭菜,但办案人员检查却发现,教职工的餐食肉类量大丰富且品相好,且餐标也比学生低。
“校园餐”问题为何屡禁不止?
做了三十年中小学食堂研究的中国后勤协会中小学后勤分会副会长孙广学认为,无论是自营食堂还是外包食堂,都存在腐败产生的条件。两者出现腐败环节的共性是:流程不够公开透明和正规,关键环节的权力集中,缺乏外部的有效监督。
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23年度审计报告,2021年至2023年8月,在被重点审计的13省159县中,有66个县挪用了19.51亿元的学生营养餐补助资金,用于偿还地方债务和其他支出。
2024年,国家监委督促有关部门首次摸清全国中小学食堂及供餐情况等底数,指导各级监察机关依法查处贪占学生餐费、插手招标采购、收受回扣等问题3.8万件,处分2.3万人。
今年,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公报指出,“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深化‘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医保基金管理、养老服务等方面突出问题治理”。针对人民群众关切的“校园餐腐败”,必须强力整治,不留死角。
有媒体评论指出,当前对于校园餐腐败的治理,仍需直面两个现实问题:一是不能低估腐败发生的概率,二是不能高估一些“把关者”的自觉。
“客观上说,为压缩学校食堂腐败空间,遏制从学生口中‘夺食’的丑陋行为,相关的制度创新不是没有。如推行教师和校长陪餐制、普及公开招标等,但正如大量查处的案件所示,这些制度在现实中依然存在较大的被架空和扭曲的风险。”文章认为,治理校园餐腐败,真正让从学生口中“夺食”的荒诞行为无法得逞,显然不能仅仅在规范食堂运行这一个环节上下功夫。
综合自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纪检监察、界面新闻、羊城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