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强调整治网络“黑嘴”需快狠出击。在当今网络时代,“黑嘴”们凭借虚假信息、恶意诋毁等手段,扰乱网络秩序,误导公众舆论,危害极大。速度要快,意味着要及时发现并锁定这些“黑嘴”的踪迹,不给他们留下可乘之机,迅速采取行动予以打击。惩治要狠,不能让“黑嘴”们轻易逃脱法律的制裁,要以严厉的措施让他们付出沉重的代价,以此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生态的健康与稳定,保障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
中央网信办日前决定,在全国启动为期2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此举剑指当前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泄密侵权等突出问题,引发各界关注。
现实中,网络“黑嘴”违法行为可谓五花八门、屡禁不止。为谋取私利,他们有的诋毁攻击企业产品质量、经营状况,蓄意捏造虚假信息抹黑企业声誉,对企业进行恶意投诉;有的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联动发布涉企负面信息,恶意攻击企业或企业家;有的搞以商养测、以测养商、商测结合的虚假不实测评,涂抹恶搞企业标识,侮辱贬损企业形象;有的发布涉企负面信息后,以“删帖”“撤稿”等名义,向企业索取“删稿费”“公关费”,将企业当作“提款机”……对这些问题和乱象,中央网信办在专项行动中一一点明,将整治铁拳打在“黑嘴”的七寸上,就是要向公众表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优化营商环境永不止步。
网络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营商环境必须统筹好线上线下,加强系统性治理。当前,网络已深度融入我们经济社会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人。只有强化问题导向,强化线上线下同向发力,才能呼应企业期盼,更好培育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刚刚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也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格权益”,这为整治涉企网络“黑嘴”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后盾。
整治网络“黑嘴”,速度要快。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譬如,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柴怼怼攻击胖东来”事件就暴露了网络“黑嘴”连续输出带来的危害。在这方面,网络平台必须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行政监管要更加及时,才能持续铲除“黑嘴”们“带节奏”“博眼球”“吸流量”的生存土壤。
整治网络“黑嘴”,惩治要狠。一些自媒体账号之所以肆无忌惮,根源在于违法成本低。有关部门要不断加大依法整治力度,让监管“长牙带刺”,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同时,还要及时发布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形成更大威慑。
整治网络“黑嘴”,机制要健全。在AI技术、算法技术等大规模应用的背景下,一些“黑嘴”会伪装得让人真假难辨。这就要求监管部门不断优化技术监管方式,健全多部门、多平台、多机构协同的长效工作机制,动态总结经验,形成更强监管合力,确保技术向善,既管当下又管长远。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的同时,我们也要鼓励开展正常监督。正常监督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广大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坚守合法经营底线,面对用户、消费者善意的建议要虚心接受、积极改进;另一方面,对诬陷抹黑,要敢于发声、澄清事实,坚决依法维权,绝不能让“黑嘴”们得逞。(央广网评论员 文峰)
下一篇:“偷吃”校园餐后校长怒赚42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