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无法承受封神之重》
DeepSeek作为一个新兴的存在,或许被寄予了很多期待,但目前它还无法承受“封神”的重量。在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领域,众多科技巨头和成熟的AI产品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和用户认知。DeepSeek虽然可能有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例如在某些特定任务或技术研发方向上有所进展,但要达到被“封神”的地位,面临着诸多挑战。从技术的全面性、稳定性,到大规模应用的适配性,再到在复杂社会需求下的表现等方面,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距离真正成为行业公认的具有开创性、统治性的存在还相差甚远。
DeepSeek(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公司)彻底出圈了。
这家公司在美国政商界引发的震荡,让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分外不平静。很难想象,在2025年的春节假期中,家庭聚餐或朋友聚会时的热门话题,会是一家中国人工智能前沿公司。
通过开源策略、低成本高效推理及强化学习结合混合专家架构(MoE),DeepSeek确实为人工智能世界带来了变革级的创新。但很多普通人对此并不了解,也算不上感兴趣。让这家公司真正走出科技圈层成为大众话题的原因,还是它成功地吸引了从美国总统到硅谷领袖们的注意力。更加具有“爽点”的是,因为DeepSeek的存在,OpenAI(美国开放式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都“承认错误”了。有人甚至说,DeepSeek才配被称为真正的开放人工智能。
还有比这更加爆燃的情节吗?如果再算上让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唱跳秧歌的宇树科技,这些科技公司的新闻,简直比正在热映中的春节档还让人热血沸腾。它太符合这几年的大众叙事逻辑了:哪怕遭遇了限制芯片进口这样不公正的对待,被打压的科技公司依然凭借自己的努力给这个国家争了一口气——上一个获此殊荣的,是华为。
为中国科技公司的成功而欢呼当然有必要,但是,经过了这些日子的众声喧哗之后,我们或许是时候冷静下来了。随着各国政府针对DeepSeek出炉一系列限制下载的措施,再加上DeepSeek近期遭遇的黑客攻击,这样一家小型的民营创业公司,实际上已经处于全球政治经济博弈的风口浪尖。
中国有句老话是“枪打出头鸟”,这是DeepSeek无法承受之重,也必然会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道路。从开年的TikTok在美被封禁到后来的DeepSeek爆火,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公司被迫架上“战车”,对这些公司本身的发展来说,真的是件好事吗?
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但可以思考的是,我们自己要如何呵护这些来之不易的创新火种?
华为在遭遇限制之前已经韬光养晦发展了20年,DeepSeek的商业化道路却才刚刚开始。它还是一株创新的幼苗,目前更需要的是稳定的发展空间和自由探索的生态。当处于聚光灯下的DeepSeek被赋予“中国人工智能王冠上的明珠”这样的意义,其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全球政治经济博弈的任何一点风浪,都可能拍打在这样一家创业公司身上。
有人或许会说,享誉世界的名气肯定能为这家企业带来难以想象的资源和支持,这话当然也没错。但问题是,创新发生的第一要义本应该是无边界的尝试、是敢于试错和失败的生态机制,是“伟大不能被计划”的勇气和探索。在外部环境已经非常不乐观的情况下,如果内部又被托举得太高,恐怕会更把DeepSeek们推到风口浪尖,加重它们的压力。
我们还要回归到“创新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根本问题上来。为什么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成为当下科技创新最重要的主体?不是因为它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相反,而是因为它们有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和市场占有率这样的商业化目标,引领它们做出了更具有性价比的AI这样足以改变世界的创新。
此刻,对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来说恐怕是极大的考验时刻。DeepSeek的成功源于他的远见卓识和企业家精神的迸发,让一家主业是量化私募交易公司能够超越全球科技巨头成为创新的新领军者。但其实不只梁文锋,对中国科技企业家们来说,未来如何应对越来越猛烈的全球化风浪,是他们必须共同面对的最重要的命题。
正因如此,当下或许更重要的不是为这些企业赋予更多市场之外的意义,而是如何为它们尽可能地营造一个自由包容、鼓励创新的生态,让它们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外界干扰,发挥企业家精神,聚焦市场需求和商业行为本身,这或许才是保持并复制DeepSeek成功的最好方案。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上一篇:阿根廷将退出世界卫生组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