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人员取得了一项突破性成果——培育出能存活至成年的“双父”小鼠。这一成果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传统的生殖观念依赖于雌雄配子的结合,而此次研究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挑战了常规认知。研究人员利用复杂的基因编辑等技术,对细胞进行操作和调控,克服了众多生物学上的障碍,使原本在正常生殖模式下不可能的“双父”生殖成为可能。这一成果为生殖生物学研究开启了新的方向,或许在未来对一些生殖相关疾病的研究以及物种保护等方面带来前所未有的启发与应用前景。
新华社北京/洛杉矶2月3日电 中国研究人员近日在美国《细胞-干细胞》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说,他们通过胚胎干细胞工程技术,成功使双亲都是雄性的小鼠存活至成年。新研究有助于加深对与印记基因相关疾病的理解。
哺乳动物存在一种印记基因机制,其大多数基因能均等地表达来自父母双方的遗传信息,但有一小部分基因带有“印记”,只能从父源或母源一方的染色体上表达,因此使后代需要有来自父母双方的基因才能正常发育。此前研究显示,即使能够人工培育双亲都是雌性或雄性的哺乳动物胚胎,这种胚胎也会因为印记基因的影响而在发育过程中停止生长。
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利用移码突变、基因缺失和调控区编辑等技术修改了20个关键的印记基因,使“双父”小鼠胚胎的发育能力显著改善。研究人员用这种方式培育的部分小鼠胚胎成功诞生,并存活到成年。
实验显示,用这种方式培育的“双父”小鼠还无法达到普通小鼠发育水平。仅有11.8%的“双父”小鼠胚胎能发育到出生,而存活到成年的小鼠全部不育,并且寿命仅为普通小鼠的约60%。
研究人员认为,新研究有力表明印记基因是阻碍哺乳动物单性繁殖的主要障碍。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改善胚胎干细胞和克隆动物的发育结果,相关技术未来有望用于再生医学领域。
根据国际伦理规范,这类技术不允许用于人类繁殖领域,仅限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团队表示,将继续探索如何通过印记基因修饰提高胚胎发育潜能,并计划将这类技术应用于猴子等更大型哺乳动物的单性繁殖。
上一篇:俄罗斯多地遇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