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循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
创始人
2025-07-02 10:01:55
0

《隋书 循吏》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附译文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 循吏》 )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 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 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 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 礼:用礼节来……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参考答案:

  1.C(化:教化,通过教育使之改变)

  2.B(①是外表②是作战勇敢④说明其巧思,并不等同于政绩出色)

  3.C(“百姓称赞”并不是因为“营建宫殿”的事)

  4.(1)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

  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素”“因”“奇”各l分)

  (2)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

  【文言文译文】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欢,出仕东魏做南兖州刺史、阿阳侯。适逢高氏专权,樊欢密谋振兴恢复朝廷纲常,被高氏杀害。樊叔略当时还是个孩子,就遭受了腐刑,发派到宫殿衙门做仆役。叔略身高九尺,精神气度不同一般,很是被高氏疑忌。樊叔略内心惶恐不安,于是就逃到关西(北周)。

  周太祖一见就认为他有才干,招用他在身边办事。不久之后,就授予他都督的官职,让他袭父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时,招用他为中尉。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熟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慢慢委以重任,很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几次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宇文护被诛杀后,齐王宇文宪用他做园苑监。那时齐王宪向来就有吞并关东的意图,樊叔略借着别的事多次进献用兵之策,齐王认为他很有奇才。建德五年,跟随周武帝讨伐北齐,叔略率领精锐部队,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因为战功被赐加上开府,进而封为清乡县公,食邑一千四百户。朝廷任命他为汴州刺史,为政号称清明果决。周宣帝时,在洛阳

  营建东京,因为叔略有巧思,被授予营构监,宫室规划,都是他确定的。工程还未完成而宣帝就驾崩了。

  尉迥叛乱时,高祖命令叔略镇守大梁。尉迥的部将宇文威来进犯,樊叔略击退了他。因功被授予大将军,不久又做汴州刺史。高祖接受禅让称帝,叔略位次升迁为上大将军,提升爵位为安定郡公。在汴州多旱,为官很有声誉。邺(北的都城)都民风不淳,号称是最难教化的,朝廷因为经叔略所治理的地方都很出名,调任他为相州刺史,他的政绩是当时的第一。皇帝颁下诏书嘉奖他,赐给他绸缎三百匹,粟米五百担,并且告示天下。百姓因此称赞说:“智无穷,清乡公,下下正,樊安定。”樊叔略被征召做司农卿,官员们没有不流泪的,一起立碑颂扬他的德政。从开始做司农,举凡农业耕作,叔略另外进行整治规划,都出人意料。朝廷中有犹豫拖延、公卿不能决断的事务,叔略总是为他们评议处理。叔略虽然没有学问,说话做事能有所依照,但是他深思后的独列见解,暗里与事理而合。樊叔略很被皇帝亲信,高颍、杨素也以礼相待。叔略个性很喜欢铺排奢华,每次施斋供养,一定开方丈,准备水陆法会。本试开皇十四年,跟随皇帝到泰山祭祀,走到洛阳,皇帝命令他审查记录罪犯的罪状。他写好奏章要上奏,早上起来,行到狱门口,在马上突然去世,时年五十九岁。皇帝哀痛惋惜了很长时间,追赠他为毫州刺史,谥号为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小王子的主要内容简介 小王子的主要内容简介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
房地产概念方案设计主要内容 房地产概念方案设计主要内容  房地产策划是指在房地产领域内运用科学规范的策划行为。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
苏轼《题西林壁》原文及翻译 苏轼《题西林壁》原文及翻译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
《宋史杨察传》的文言文原文及... 《宋史杨察传》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杨察,字隐甫。其先晋人,从唐僖宗入蜀,家于成都。举进士甲科,除将...
逍遥游的翻译及其原文 逍遥游的翻译及其原文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部分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部分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
白居易《琵琶行》赏析(题解句...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时,四周的船只都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
有所思原文、注释及赏析 有所思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有所思  唐代:卢仝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
朱自清《春》全文赏析(2) 朱自清《春》全文赏析  第一个特写镜头是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作者不仅写...
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阅读... 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阅读理解及答案  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李北方  ①有些科学的支持者...
谋攻的原文及译文 谋攻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谋攻第三】  1.孙子曰: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
诗经七月全文及翻译 诗经七月全文及翻译  《七月》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七月全文...
《顶碗少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顶碗少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顶碗少年  赵丽宏  有些偶然遇到的小事情,竟会难以忘怀,并且时时萦绕...
劝学原文及翻译荀子 劝学原文及翻译荀子  劝学是人教版语文课本中非常重要的一课,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劝学原文及翻译...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丘明文...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总免不了跟文言文打交道,文言文是...
《兰亭集序》书法欣赏 《兰亭集序》书法欣赏  引导语:王羲之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千古成名的书法大家,他的作品中,历史...
曹操《短歌行(其一)》原文 曹操《短歌行(其一)》原文  《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第一首诗...
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全诗注释赏析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
《王珪传》文言文阅读 《王珪传》文言文阅读  王珪,字叔玠。性沈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
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形容声音大的四字词语  导语:声音大的词语有哪些呢?在世界的各种声音中,大的声音往往是喧闹的,是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