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全诗注释赏析
创始人
2025-07-02 16:31:13
0

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全诗注释赏析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綦毋潜弃官归隐做法的肯定,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在仕途上的不得意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维《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全诗注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原文: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

  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

  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

  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

  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注释:

  ①綦毋(qí wú):复姓,指王维的好友綦母潜。

  ②素风:纯朴的风尚,清高的风格。

  ③安穷:安于穷困。

  ④扣舷:手击船边。多用为歌吟的节拍。

  ⑤和光:和光同尘,指混合各种光彩、与尘俗相同,形容才华内蕴,不露锋芒。

  ⑥澹(dàn)尔:恬静安然的样子。蒹葭(jiān jiā):荻与芦苇。

  ⑦顽疏:愚钝而懒散者。这里用作自谦之辞。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译文:

  很久不受朝中重视,我被弃置的情形与你相同。

  天命如此因而从无怨色,人生于世常有清高的风格。

  想必你辞官拂衣而去后,四海为家,安于贫穷。

  秋日的天空万里澄净,日暮时分的江水开阔空明。

  清朗的夜晚悠然自在,明月当空,扣舷而歌。

  在鱼鸟芦苇之间隐于尘世,恬静安然。

  不必在这俗世中奔走了,我已双鬓斑白,如同随风飘逝的飞蓬。

  我愚钝而懒散,不懂官场中的种种手段,居处僻远,也无法上达天听。

  微细如我纵使可以取之优长,谁又做得到绝对公正呢。

  我还是从此归隐,做一个春耕秋收的老农吧。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诗。綦毋潜是王维的好友。据《新唐书·艺文志》载:“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著作郎官秩九品,綦母潜“食之无味”,于是潇洒地弃官而去,还归江东。好友归隐,王维赋此诗相送。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赏析1:

  原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对久居微官,郁郁不得志而弃官归隐的綦毋潜寄予无限同情和同病相怜,劝綦毋潜收敛锋芒,不与世俗争名。对綦毋潜的品格给予很高评价。

  “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这两句是说,自己与綦毋潜一样不得志,但乐天知命,并无怨色。綦毋潜弃官去江东表现了他的坦荡胸怀和纯洁的品格。用语确切,将綦毋潜的胸怀和风尚一下就树立了起来。

  此仍为一首送别诗,足足二十句,一泻而下,一则抒写送别之情,流露出诗人对綦毋潜同情与不平之情,二则抒发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愤懑与慨叹。

  生在当代,处于“明时”,怀掬一颗赤诚之心,却久不得志,明耶?暗也!起笔便透露出诗人的愤恨之情。对天而怜,怜的是綦毋潜,怜的更是诗人自己,在世俗的漩涡之中,你我同为沦落之人。是呵,天命如此,怨恨又有何用?如你那般,心怀那纯朴高洁之风尚,出淤泥而不染,拂衣而去,觅一片净空,将那秽浊的世俗抛却天边,这份睿智,这份洒脱,是为高尚。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天空洁净如洗,黄昏已致,日落而下,风息人归,江面空明澄澈,没有一丝涟漪。清幽静谧的夜,悠然自得,几许惬意,皎洁的月光下,扣舷而歌,不亦乐乎?且看那水中尽情嬉戏的游鱼,那天际自在翱翔的飞鸟,那水恬淡自然的.苇叶,何不融入其中,尽享这天人为一的乐趣呢?此等闲情逸致,此等清净自在,洗涤了世俗的秽浊,淡褪了尘世的浮光暗影,该是至高的人生境界呵!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赏析2:

  此诗表达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开篇四句从感慨时遇写起,自己与友人一样都遭遇弃置而“明时久不达”,一瞬间便缩短了两人心灵的距离,更容易产生共鸣。但是诗人并未抱怨怀才不遇,而是乐天知命,“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两句实属巧妙,足见胸襟。诗人虽然劝慰友人,自言要有坦荡的胸怀,但终不免流露不受重用之下的无可奈何之情,因此这几句诗中包含的感情十分复杂。

  “念君拂衣去”以下八句,描绘了作者想象中的友人归隐之乐:秋色如水,天空明净,落日熔金,澄江辽远,在这江天一色的自然里,人的心绪也随之飘到了天之涯、江之头了;而到悠悠清夜明月当空之时,驾一叶扁舟,扣舷而歌,荡漾在如烟似雾的芦苇丛中,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又是那么空灵。这几句诗富于清淡之味,隽永之趣如花落香浮,月印水底,清空闲远,神韵超然,一切都已溶入那与大自然的如梦境般的晤谈之中了。

  “无庸客昭世”至结尾八句,写出了作者所感所愿:双鬓已然斑白,心灵已然疲倦,帝王总是那么遥远,无人愿为我举荐。不愿再在这“昭世”中奔走了,不如与君一同归隐田间,做一个安分躬耕的老农吧。结尾既抒发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又表现了对于友人归隐生涯的赞同与欣赏。看起来诗人似乎是扯远了,其实言远意近,还是围绕送别这一中心的。

  王维笔下的诗与画是“道通为一”的,这首诗中间八句描绘友人隐居生活的画面,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中的景物和光一片、浑融无迹,青色的夜空、蒹葭,皎浩的月光、水光,物物融合,没有明显的轮廓,没有明显的界定,犹如一幅上乘的水墨画。诗歌的主旨是对友人弃官归隐一事的抒情感慨,对当朝政治有委婉的不满和批评,中心则是赞美友人的高风亮节,想象隐居生活的清贫淳朴和闲逸之乐,宣扬一种与世浮沉、和光同尘的人生哲学,感情浓至而用语平和,是诗人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渡汉江》译文、注释及赏析 《渡汉江》译文、注释及赏析  渡汉江 朝代:唐朝|作者:李频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李清照诗词代表作 李清照诗词代表作  李清照是一位以词著称的诗人,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1000...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1000字(通用10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
南朝江淹《别赋》作品鉴赏 南朝江淹《别赋》作品鉴赏  《别赋》赋的开头,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总写,以精警之句,发人...
大学全文翻译 大学全文翻译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之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导语: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
新小石潭记的杂文 新小石潭记的杂文  原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写的,新的是柳宗玄画的。  清冽的水声在山谷里回荡,如鸣佩环。...
白杨阅读及其答案 白杨阅读及其答案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曾经说过:“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时间和历史记住...
文言文中易混淆的常见近义字 文言文中易混淆的常见近义字  古汉语中的一些常见近义字,由于字义颇为相近,因此极易混淆,给大家文言文...
《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介绍 《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介绍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林海音所著。旧时北京的城南,在她...
《南史》原文及译文解析 《南史》原文及译文解析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汇总  我深刻认识到第一单元所学的文章都是经典,它们的文学意境与精髓让我不禁感慨。其...
《蝶恋花》苏轼译文 《蝶恋花》苏轼译文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思念家乡的作品,“以诗入词...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元...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元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在官时只说闲) ...
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
《我思想》原文与赏析 《我思想》原文与赏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3)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37)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38)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39)切切...
写母亲节的祝福语 写母亲节的祝福语(精选50条)  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家庭的大梁,母亲用慈爱的目光关注我的成长,母亲...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形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推荐度:平凡的世界读书后感推荐度:《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推荐度:《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推...
红楼梦人物史湘云 红楼梦人物史湘云  曹雪芹在“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各表风流的女子,而在这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