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传》文言文阅读
创始人
2025-07-02 16:16:13
0

《王珪传》文言文阅读

  王珪,字叔玠。性沈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庶致天下于平。”珪进曰:“古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谏不用,则相继以死。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以佐陛下。”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帝指之曰:“庐江不道,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帝嗟美其言。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遂罢。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臣不如征。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帝称善。(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①雅正:正直。②刍言:谦辞。草野鄙陋者的议论。③贼:杀害、残害。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正:正确

  B.伎不进,数被让。 让:责备

  C.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 矜:怜悯

  D.济繁治剧,众务必举。 举:办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于是大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

  D、陛下衿其性命,引置枢密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珪“为人雅正”的一组是

  ①臣愿竭狂瞽,以佐陛下

  ②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

  ③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④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⑤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⑥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①③⑥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译文:

  ⑵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译文:

  ⑶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

  译文:

  参考答案

  1、A(正:纠正。)

  2、B(以:连词,表原因,“因为”。A.前者为连词,表假设关系,“就”“便”“那么”;后者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前者为副词,“竟”;后者为副词,“就”。D.前者为第一人称代词,“我的”;后者为第三人称代词,“他的”)

  3、B(①句是王珪向皇上表示诚意与忠心的;⑤句是说太宗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是王珪向皇上表明自己忠心劝谏的理由;⑥句是交代王珪辅政的事实。)

  4、⑴王珪推广诚心,采纳善言,并常常思念规劝皇上使他受益,皇帝更加信任他。

  ⑵确实知道那是错的事情(却还要继续做),这就是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

  ⑶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

  【参考译文】:

  王珪,字叔玠。性情沉静恬淡,为人正直,安于所遇,与人交往不苟且附和。当时太宗任命他为谏议大夫。太宗曾经说:“群臣同心同德,那么国家就会安定。朕虽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而有各大臣常加规劝纠正朕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吧。”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而相继死去。现在陛下发扬您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来辅佐陛下。”王珪推广诚心,采纳善言,并常常思念规劝皇上使他受益,皇帝更加信任他。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妾,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问老百姓说:‘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呢?’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所以灭亡。’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知道那是错的事情(却还要继续做),这就是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太宗感叹且十分欣赏他的话。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朕的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朕,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并要求我忠诚效力。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我没有辜负陛下。”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当时,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太宗对他说:“你给朕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说:“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知道了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公允,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至于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太宗称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南朝江淹《别赋》作品鉴赏 南朝江淹《别赋》作品鉴赏  《别赋》赋的开头,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总写,以精警之句,发人...
大学全文翻译 大学全文翻译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之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导语: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
新小石潭记的杂文 新小石潭记的杂文  原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写的,新的是柳宗玄画的。  清冽的水声在山谷里回荡,如鸣佩环。...
白杨阅读及其答案 白杨阅读及其答案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曾经说过:“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时间和历史记住...
文言文中易混淆的常见近义字 文言文中易混淆的常见近义字  古汉语中的一些常见近义字,由于字义颇为相近,因此极易混淆,给大家文言文...
《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介绍 《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介绍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林海音所著。旧时北京的城南,在她...
《南史》原文及译文解析 《南史》原文及译文解析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汇总  我深刻认识到第一单元所学的文章都是经典,它们的文学意境与精髓让我不禁感慨。其...
《蝶恋花》苏轼译文 《蝶恋花》苏轼译文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思念家乡的作品,“以诗入词...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元...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元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在官时只说闲) ...
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
《我思想》原文与赏析 《我思想》原文与赏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3)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37)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38)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39)切切...
写母亲节的祝福语 写母亲节的祝福语(精选50条)  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家庭的大梁,母亲用慈爱的目光关注我的成长,母亲...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形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推荐度:平凡的世界读书后感推荐度:《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推荐度:《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推...
红楼梦人物史湘云 红楼梦人物史湘云  曹雪芹在“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各表风流的女子,而在这众...
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 李清照《一剪梅》的意思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
刘基《卖柑者言》原文翻译注释 刘基《卖柑者言》原文翻译注释  卖柑者言 刘基 【原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①,出之...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 和氏璧文言文翻译  导语:和氏璧,最早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传为琢玉能手卞和在荆山发现,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