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日前召开会议,提出要继续实施好返乡回流脱贫人口促就业专项行动,防止形成规模性返乡滞乡。农村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根,农村农业部的工作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
农村农业部为乡村工匠培育以及脱贫人口务工就业“两稳一防”做了大量工作,但同时要看到,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他们的收入,防止因失业导致规模性返贫的主战场其实在城镇里。全面振兴城镇里的民营经济,吸纳尽可能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是防止出现规模性返乡滞乡的根本途径。
靠乡村内部提供大量就业是很难的,中国在改革开放早期出现过几个闻名全国的农村大型集体企业,但向广大农村地区劳动力提供充足就业的无疑是城镇。农民工在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在改变中国社会的同时富裕了自己。
农民工在城市里绝大多数没有户口,学历低,他们很难成为国有机构的编制员工。他们是建筑业的主力军,此外,他们大多进入了民营制造企业和服务业,以及国有机构最顺应市场经济活动的那些部分。他们是城市经济释放张力、宽松搞活的受益者,也是承载力量。在建筑业下滑之后,他们在城市里的就业空间会更多依赖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扩张性安排。
换句话说,城市要扩大就业,而且要有意识地允许、鼓励一部分适合农村人口就业的岗位存在。每一个城市都应当致力于人口的流入,防止人口的流出。因为城市人口的流出与农村的返乡滞乡问题总体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端。
所以说,每一个城市都不要忘记中国还有大量的农村,城市发展要把带动农村就业当做自己的使命之一。中国一直存在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政策,它发挥了很大作用。与此同时,城市要建立就地帮扶农村就业的意识,在一些吸纳农村就业人口方面提供特殊宽松政策。我们的城市不能光顾着现代化的漂亮光鲜,要防止不知不觉中削弱带动农村就业的辐射作用。
中国是一个整体,共同富裕是我们的目标,而共同富裕最有效的努力之一就是打通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利益关系,把一个个落后地区挂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列车。
还是要更多吸纳农村劳动力,巩固中国城镇化大潮中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大格局,从根本上化解返乡滞乡这个问题,让农村的发展更有质量和可持续,成为现代化脉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