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乐潭头镇岭南村村口进入,沿着蜿蜒村道驱车3分钟,一座古朴庄重的宗祠便映入眼帘。它面朝西湖,背靠雁山,二楼墙上那块“十代同堂”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2024年9月26日,这里曾迎来一场跨越海峡的宗亲团圆,近200名迁居马祖及台湾的岭南陈氏后裔齐聚祖地,共同拍下一张跨越十代的“全家福”。
那一天,来自两岸的长乐岭南陈氏十代,即:永、芳、令、誉、益、著、于、先、有、光十辈同堂。一年多过去了,当时站在最前排的“永”字辈长者是否安好?照片中羞涩的“光”字辈是否已经长高?记者近日重访岭南村,聆听那一场团圆背后的余韵与回响。
“那张照片我挂在墙上,每次看到,都觉得心头一热。”76岁的陈国光隔着电话,语气依旧爽朗。他是马祖岭南陈氏宗族族长,也是去年“十代同堂”祭祖活动的带队者之一。“我是‘永’字辈,那次是我第一次正式回祖地祭祖。回去后,很多族人联系我,说想回祖地看看。”他说,如今他正计划组织下一次回乡团,“不光是认祖归宗,更重要的是让年轻人知道,我们的根在哪里。”
据了解,岭南陈氏宗祠,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由岭南陈氏入闽始祖显公的十四世孙华夫公所建,历经近600年风雨。
1994年,在村两委和宗亲支持下,“陈氏宗祠重建理事会”成立,广泛发动海内外宗亲捐资,仅用两年就筹集340余万元。1996年,新宗祠落成,不仅成为家族祭祖场所,更是台胞认祖寻根的精神家园。2024年11月,长乐岭南陈氏祠堂入选福州第二批台胞寻根示范点。
“我们陈氏子孙,传至今已三十二世,分出十三房。岭南村现有陈姓后裔5000多人,台湾有3000多人,港澳及海外也有4000多人,都是一家人。”岭南村老年协会副会长兼主编陈宜武介绍。
那场“十代同堂”活动后,两岸族亲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我们现在每天在微信群里问早安,彼此分享生活。”潭头镇岭南村老年协会会长陈家来说,“当你跪在同一个祖先牌位前,才会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血浓于水。”
长乐区台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岭南村在台宗亲众多、联络紧密,是“两岸一家亲”的生动缩影。(记者 唐蔚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