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应用一系列新机制、新装备
“人防+技防”筑牢森林防火墙
广袤的山林既是福州的宝库,也是福州的财富,守护好这份丰厚的家底,就是筑牢福州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当前正值秋冬森林防火关键时期,全市各地积极响应、迅速行动,通过前置力量驻防、强化科技应用、开展实战演练等一系列扎实举措,全力构筑森林防灾减灾的严密防线。
无人机,巡护
深秋的闽侯山区,薄雾笼罩着林海。闽侯县森林生态巡护综合指挥中心的智慧大屏上,数十个监控画面共同“绘”出一张严密的防火全景图。“这片林海以前靠人走至少要半天,现在几分钟就覆盖了。”中心负责人林铭指着无人机实时传回的五虎山区域巡护画面说,“连悬崖、深沟都‘看’得一清二楚。”新投用的无人机机场内,无人机正在自动充电,准备执行下一轮巡护任务。
这套高效的巡护体系,源于闽侯县的积极探索。林铭说,在传统护林员网格的基础上,今年闽侯创新采用无人机网格巡护机制,每个网格配备专业飞手,“就像给护林员装上‘千里眼’,巡护效率大幅提升”。
据了解,闽侯县为林业站配置了13架无人机,不仅具备AI(人工智能)识别、红外测温功能,还能实现实时喊话、自动巡护。
“森林防火实现从‘人防’到‘人防+技防’的跨越。”闽侯县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天上有卫星、空中有飞机、山头有瞭望、路口有监控、林地有巡护、指挥有平台的“六有”森林生态巡护新格局,让绿水青山在科技守护下更加安宁。
实战演练,就位
近日,一场森林防灭火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在永泰县葛岭镇东星村举行。演练模拟持续高温干燥引发森林火灾,火势迅速蔓延,威胁周边设施安全。
“报告指挥中心,东星村林区发现火情。”护林员第一时间开展早期处置并上报。县、乡两级扑火队伍立即携装备赶赴现场,无人机升空勘察火情、定位水源。随着火势扩大,永泰县迅速启动Ⅲ级应急响应,5支县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及曙光救援队火速增援,检验了市、县、乡三级应急指挥联动能力。
演练场上紧张有序,平日则是细致巡护。护林员刘昌海负责管护的林地涉及晋安区宦溪镇南洋村和过仑村,一大早就开始一天的巡山工作,“这片林子我走了十几年,每棵树都认得”。如今,他手持智能巡护终端,发现异常可即时上报,巡护效率大幅提升。全市1600多名护林员正以这样的坚守,织密森林防火的第一道防线。
宣传警示同样不可或缺。“注意,注意,森林防火要牢记……”红色的“微型消防车”行驶在仓山区城门镇的沿山一带,喇叭里大声播放防火宣传音频。护林员逐一检查进山车辆、人员,“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越细,火灾风险就越低”。
全域联动,升级
“十四五”以来,全市森林火灾受害率持续保持在历史低位,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市林业局防灾减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防火经费超1.3亿元,新建防火瞭望台19座、视频监控169个、智能卡口238处,固定防火宣传墙286面,购置无人机129架,建设生物防火林带200多公里。同时,全面推广“福建林业巡护”APP,实现护林员巡护轨迹实时上传、事件一键上报。
统筹推进过程中,各地形成各具特色的经验做法:闽侯县上线“愚公智巡”智慧林业管理平台,实现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发现、报警、交办、处置全过程闭环管理;晋安区通过改革自然资源巡护工作,构建以“早、快、严”为核心的森林“三防”体系;闽清县构建“森林生态巡处”现代化体系,实现“人防+技防”有机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第三方运营、专业培训、考核激励等措施,全市护林员队伍更加专业化、年轻化、规范化。闽侯、晋安、闽清探索第三方服务,年投入1700多万元,采购第三方森林生态巡护服务;马尾、长乐等地则提升护林员工资待遇,队伍稳定性显著增强。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计划“十五五”期间,全市实现森林火灾受害率0.8‰以下,确保林业安全生产不发生重特大事故;重点开展森林防火应急通道、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升林区路网、重点林区林火阻隔网密度,提升重点区域、重要目标周边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力护好福州的绿水青山。(记者 蓝瑜萍 通讯员 徐世荣)
下一篇:冷空气今日到访 福州气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