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0月30日,2025中天阁论道“阳明心学与当代中国”·王德峰专场在余姚市公共文化中心大剧场举行。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学院副院长、任重书院院长。学术生涯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艺术哲学研究,尤其擅长将哲学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被网友及学生亲切誉为“哲学王子”。
阳明心学源于余姚,其中提出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理念,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深远,并成为当今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活动现场,王德峰从阳明心学的历史脉络谈起,回顾了王阳明少年立志、龙场悟道的思想历程,系统解读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核心内涵。“‘心即理’,确立本心的自足与权威;‘知行合一’,强调真知必在于行;‘致良知’,主张在世事磨炼中扩充良知。”他指出,阳明心学是宋明新儒学发展的重要成果,其思想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生命的滋养与重塑具有深远影响。
在谈及阳明心学的当代价值时,王德峰表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等理念有助于唤醒个体的道德自觉与主体意识,这与当代社会对精神成长与道德建设的需求高度契合。重温阳明心学,不仅能为现代化进程构筑坚实的精神基础,也能引导人们在物质发展中守护本心、涵养德性。
王阳明与安徽颇有渊源,从1501年至1520年,王阳明多次造访池州,游九华山及齐山,并有讲学活动,每居月余,留下大量诗文。明代中晚期,九华山阳明书院周围精舍林立。以阳明书院为核心,辐射其它书院,九华山聚集了一大批儒家学子,相互研习切磋,弘扬儒家学说,尤其是阳明良知之学,成一时盛况。
1373年,朱元璋下诏在滁州设立管理全国马政的中央机构——太仆寺,1421年改称南京太仆寺。1512年,王阳明由考功清吏司郎中升南京太仆寺少卿,次年十月至滁州任上。在滁州期间为王阳明游学之始。王阳明讲学,吸引大江南北的门生汇聚于此,滁州因此也成为传播心学的望地。
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由于王阳明的弟子王龙溪等人到水西书院讲学,阳明后学俨然在皖南地区形成了一个学术中心,产生了大量的阳明后学传人。
(记者 苏艺)
                    上一篇:国防部发布!信息量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