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探废热”与安全、所有权保护的冲突,堵不如疏。单纯禁止难以完全遏制公众对废墟文化的兴趣,更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合理引导与规范,让“探废”从无序转向有序。
王钟的丨媒体评论员
“探险废墟”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文化潮流,已从小众兴趣走向大众视野。据媒体报道,社交平台上,废弃工厂的斑驳锈迹、老校舍的陈旧桌椅、矿区的残垣断壁,都是“探废者”的创作题材。有人追求酷感的照片,有人探寻历史的痕迹,但这股热潮背后,隐藏的风险与争议远比镜头里的画面复杂。
上一篇:【滔滔两岸潮】台湾青年教练“登陆”续写羽毛球情缘:培养青少年新星
下一篇:卖台行径加速台湾“隐形堰塞湖”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