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长贝森特与格里尔这几天开足马力宣扬美国对中国贸易战的“优势”,但显然没达到效果。美方和亲美的西方人士一片悲观,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很可能又一次以让步告终”。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更是以“特朗普如何让中国变得伟大”为标题,表达特朗普最终会输掉贸易战的观点。
看来“川建国”这个外号不仅在中国互联网上很传神,同样的看法也正在西方舆论场上形成。“特朗普在增强中国的自信”“特朗普帮助中国胜利”的声音一个接一个从西方媒体传出。
西方舆论最悲观的是特朗普对中国稀土管制措施其实没有实招。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前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表示:“换句话说,美国可以切断中国今天的芯片供应,但中国可以大大增加(美国对)未来芯片和其他先进技术的制造难度。”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爱德华·卢斯的结论是:目前,中国损害美国经济的能力比美国经济损害中国经济的能力更强。这意味着特朗普很可能再次先退缩。他给出的分析是:“归根结底,中国的筹码比美国更多。”他认为,“中国已证明其在半导体和其他军民两用技术方面能够快速创新。相比之下,美国花了15年时间弥补稀土和加工能力的不足,却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措施。”
《财富》杂志的一篇文章则是从市场预期的角度看待特朗普这轮贸易战,它认为最新这一轮贸易战的美国比4月初那一波还要脆弱。文章观察到,由于历史上股市抛售总是促使投资者转向美元作为避风港,但和4月初“解放日”一样,美元的这种模式并没有持续下去,黄金反而成为躲避贸易战混乱的首选避难所。所以,文章援引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罗宾·布鲁克斯的观点说: “市场再次认为,在与中国的关税战中,美国处于劣势。”他补充道:“这是市场第二次认为关税会对美国产生不利影响,而不是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不利影响。”
就连美国的豆农也比特朗普政府清醒得多。美国大豆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贸易战对每个人都有害,在豆农面临日益严重的金融危机之际,这些最新进展令人深感失望。”
美国大豆协会会长拉格兰在另一篇报道中说,“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为零,而中国历来是我们最大的出口客户。”他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但如今他表示,“我们需要市场机遇,而关税和贸易战夺走了我们的机遇。我们对中国征收关税,他们则对我们的大豆征收20%的反击关税。这使得我们与巴西大豆相比缺乏竞争力。”
西方舆论还有一种论点,批评特朗普政府没有认清美国对中国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很多西媒细致分析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仍对中国保有优势,不过他们无一例外都在说“中国在过去15年来经历了惊人的技术进步,包括可再生能源、无人机、高超音速武器和电池。”但是特朗普政府正在大幅削减科研经费,解雇了许多直接受聘于政府机构的研究人员,美国“世界科学领袖”的地位恐将不保。
CNN的一篇文章列举了在电动车领域美国是如何节节败退的。文章认为,特朗普取消了电动车的税收优惠政策,冻结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并取消了汽车制造商的燃油效率目标。导致的结果是:美国头号经济竞争对手中国全速前进,中国不仅在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领域建立了主导地位,还巩固了其在电池和电动汽车生产所用关键稀土矿物供应链领域的主导地位。
另外,也有一些文章写了中国在芯片、可再生能源领域等领域是如何进步的,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却背道而驰。
克鲁格曼总结说:无论是经济还是声誉上,美国将比中国遭受更大的打击。他写道:“当世界把你视为霸凌者时,情况很糟糕;当世界把你视为软弱者时,情况就更糟了。这位曾承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人,很可能已经终结了美国在可预见未来中的全球领导地位。”
上一篇:甘肃一地发现大型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