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建省福州市罗源湾热闹了起来——山巅海角飞行俱乐部完成首名学员单飞,标志着罗源县首条水上起飞的低空航线正式启航,在全省率先将水生态和低空经济实现价值转换,走出了福州市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新路径。
一滴水,能汇聚成一泓清泉润泽万物,也能发展出百亿元产业强市富民。福州市近年来以闽江为核心,系统推进水生态治理与价值转换,通过建立福州市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生态价值转换机制,深挖水文化资源,做活文旅项目,持续探索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变现”路径,将优质的河湖生态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澎湃动能。
创新机制
保护与利用齐发力
船票早早售罄、船员顾不上吃饭、游船从早跑到晚……这是暑假期间闽江夜游的忙碌场景。
闽江是福州的血脉。近年来,省、市河长办牵头创新水岸同治机制,拆除闽江沿岸违建、清退侵占河道种植区,建设生态护岸。据统计,2023年至今,福州市累计完成1978处河湖库“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整改,有力维护了水域生态环境及行洪安全。
依托持续改善的水环境,福州市不断提升市民亲水体验,显著释放亲水经济圈的经济效益。如今,夜游闽江已成为彰显城市魅力的金色名片。2024年,夜游闽江项目接待游客量突破150万人次,带动沿线商业活力显著提升。数据显示,2024年福州市接待游客总量达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1600亿元,其中滨水旅游贡献显著。
怎样平衡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随着亲水经济快速发展,围绕统筹河湖水域岸线空间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福州市水利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建立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生态价值转换机制。
“我们在严格遵循生态红线和资源利用上限的基础上,在确保岸线生态功能不降低的前提下,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将已批复河湖水域岸线中明确的可利用空间使用权,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开拍卖,对河岸线进行合理开发,拍卖收入用于河道维护、生态修复等保护项目。”福州市水利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河湖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河岸沿线的开发利用,取得的收入能反哺河湖保护,形成资源利用与生态提升的可持续闭环。”
创新形式
挖掘“一滴水”的价值
8月,随着水陆两栖飞机飞行俱乐部落地罗源,福州市走出了一条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新路径。
罗源湾水深条件优越,是福州水生态保护成果的生动体现。此次低空经济项目落地罗源湾,正是多年水域治理的成果展现。
“此次投入运营的飞机采用独特的水陆两栖设计,能让乘客充分体验飞行和玩水的双重乐趣。”该飞行俱乐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发展低空旅游,将空中观光与水上风光相结合,进一步拓展了水生态价值的应用场景,形成“水生态﹢低空经济﹢文旅”的价值转换新模式。
这是福州市持续推进“以水兴城、点水成金”的缩影。近年来,福州市推进“闽江之心”、闽江北港幸福河湖等项目建设,精心打造生态文旅景观带,构建“诗画闽江”“福舟悠游”“福泉金汤”等业态丰富的水文化水经济体系;实施“百台万吨”工程,扶持水产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打造“中国金鱼之都”“中国鱼丸之乡”,积极探索休闲渔业新业态。
闽江流域的生态优势还滋养出独具特色的茶产业。在闽江水土滋养下的福州茉莉花茶,凭借其悠久历史与卓越品质,受到市场欢迎。2024年,福州茉莉花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60亿元。
创新渠道
探索水资源价值转化路径
9月9日,福清市“融水贷”签约仪式在福清市水利局举行,兴业银行福清支行向福清市水投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授信1亿元。这标志着福州市首笔“融水贷”落地,在探索“水资源﹢金融”创新机制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
“融水贷”作为水利投融资机制的重大创新,通过将水资源管理、水利建设与“节水贷”等金融工具结合,依托项目运营企业实施水资源开发利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有效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
福州市近年来不断创新渠道让水生态价值“变现”。比如,创新挖掘水体疏浚物的资源价值,针对闽江干流福州段、大樟溪、敖江等清淤活动中产生的含砂疏浚物,建立了规范处置机制。
2024年8月,以马尾船厂码头清淤二期工程为试点,市水利部门指导马尾区对疏浚物进行公开拍卖。同年12月,该工程58.48万立方米含砂疏浚物成功拍卖,首次实现了清淤活动市县两级财政增收,变“治水负担”为资源收益,为河湖清淤与生态修复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反哺模式。
此外,福州市还积极推进用水权改革工作。2024年4月,福州市首宗水权交易在中国水权交易所完成。截至目前,福州市已完成10单水权交易,实现了水资源使用权在地区间、流域间、流域上下游、行业间、用水户间流转,促进了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
“福州市将持续在产业布局、融资创新上做深‘水文章’,探索水生态价值向区域经济转化的全新路径,激发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福州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创新构建“水环境治理—水资源利用—水效益激活”水利发展体系,推动水资源向“水资产”转换,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得的良性循环。(通讯员 谭湘竹 吕智勇 苏欣)
下一篇:我眼中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