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王毅访问印度,也因为莫迪本月底将访中国,一些美国精英感到了紧张。《纽约时报》最新文章打出的标题是:特朗普正在推动印度重新回归中国。美国人对中印走近的不安,亦如很多中国人对美印关系走向的敏感。
《纽约时报》说,中国媒体对美印最近闹崩幸灾乐祸。这很像中印关系紧张时中国媒体对美国媒体的观察,其实中美都很清楚,印度在利用中美紧张关系,将与一方走近作为向另一方施压的杠杆。然而不同的是,印美走近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战略极化,包含了大量印度以此向中国示威和美国鼓动印度对抗中国的因素。而中印走近,更像是两国关系的自然回调。即使没有美印因关税导致的紧张,中印缓和关系也非常符合这两大邻国交往的逻辑。事实上,中印缓和始于两国领导人去年10月在俄罗斯喀山的会晤并达成共识,当时特朗普还没上台,选不选得上都不知道。之后中印两国采取一系列落实领导人共识的行动,它们很多发生在美印闹翻之前。
《纽约时报》写道,“突然出现的裂痕可能破坏美国和印度在安全和技术等领域多年来不断加强的合作,这些合作很大程度上是由两国共同希望遏制中国所推动的,这也为近年来不断加剧的中印紧张关系的缓和注入了新的动力。”
《纽约时报》还写道,自中印喀山会谈以来,两国已放宽了旅行签证限制,并正在努力恢复直航。今年6月,北京允许印度香客前往西藏圣地朝圣。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兰迪尔·贾伊斯瓦尔上周表示,中印两国还在讨论重新开放两国山区边界沿线三个贸易站。
印巴冲突之后,“莫迪政府还一直小心翼翼,避免激起印度公众对中国的愤怒,这表明新德里致力于与北京建立更顺畅的关系”,《纽约时报》的评论说。印度前驻北京大使顾凯杰(Vijay Gokhale)在发表于《印度时报》的一篇最新文章中表示,中印两国仍然存在许多利益分歧,但中国作为资金和技术的来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伙伴,为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平衡“特朗普式混乱”的关键力量。
在老胡看来,印美出现的问题是,美国想要印度为其遏制中国的战略服务,但是这样的拉拢和利用需要提供足够多的好处来埋单,然而美国的“收买费”太低了,甚至反过来从印度搜刮,这导致双方“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而中印这一轮的缓和却是两大邻国关系正常生态的修复。所以说,只要中印能控制好边境问题,中印维持缓和的关系状态要比美印恢复巅峰时期的紧密轻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