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7月29日清晨,在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的街头,张兵已发动了那辆熟悉的快递车。他习惯性摸了摸后视镜,这个细微动作,连接着他普通快递员与亚运火炬手的双重身份,也系着他对田间地头那份沉甸甸的守护。
张兵在传递亚运火炬(资料图)
2023年9月10日,浙江嘉兴南湖大道旁,33岁的张兵作为杭州亚运会第153棒火炬手,稳稳接过“薪火”火炬。奔跑时,他黝黑的脸上洋溢着激动与自豪:“能在革命圣地嘉兴传递火炬,特别骄傲!”如今,那把象征荣耀的火炬被郑重安放在家中最醒目的位置,与一沓沓快递单、一摞摞包装箱相伴,默默诉说着一个劳动者的不凡征途。
十年风雨,汗水浇筑行业标杆
2024年“双十一”后,潘集区快递量激增。凌晨四点,分拣中心灯火通明,张兵的身影在包裹堆中快速穿梭。手中记号笔飞舞:“嘉和名城3栋”“彩虹小区5栋”——不同颜色的字迹如同隐形的效率地图。
“旺季同事们五点出门,我提前分好件,他们能多睡半小时。”这习惯他坚持了十年。额角的汗珠滴在快递单上,晕开一小片水迹。
2010年,机械电子专业毕业的张兵选择加入快递行业。分部初创艰难,他毫无怨言,身兼驾驶员、装卸工、快递员、客服、财务数职,每天驾车近80公里。从日均30件到如今7000余件,他几乎凭一己之力让分部业务量跃居前列。十三年风雨,张兵从“小哥”跑成了“老哥”,皮肤黝黑,笑容却依旧朴实明亮,他成长为安徽首批“最美快递员”。
张兵在搬运快递物品(资料图)
巧思破局,酥瓜住进“太空舱”
“张师傅,这刚摘的酥瓜能保证不破的寄到上海不?”潘集区芦集镇代楼村的瓜田里,晨露挂在羊角酥瓜薄如蝉翼的瓜皮上。瓜农金本柱捧着瓜,指节泛白——这种当地特产因“娇贵”被困田间:稍碰即裂,密封超48小时就腐坏。
张兵蹲在田埂上摆弄气泡柱,听见招呼直起身:“您放心,保准让上海客户尝到带露水的新鲜!”他熟练地抽出气泡柱,如裹襁褓般将酥瓜层层裹紧,再塞进定制硬纸盒,空隙处填好软纸团。称重、贴单、扫码,行云流水,不到10分钟。
这份从容背后,是无数日夜的煎熬。2016年,目睹酥瓜滞销,张兵辗转难眠:“这么好的东西,咋运不远?”他拉着同事扎进田地,自掏腰包买瓜试验,冰箱里报废的酥瓜堆成小山。种植户打趣:“张师傅家,怕是这辈子都吃够酥瓜了。”经过上百次试验,气泡柱包装法终于诞生。“让酥瓜住进‘太空舱’。”张兵这样解释。淮南圆通因此成为当地首家提供酥瓜寄递服务的企业。
张兵和同事在瓜田收购农户的酥瓜(资料图)
“金瓜”出村,技术赋能乡村产业
酥瓜成熟季,潘集田间地头搭起临时快递点。张兵带着工具进村入户,在瓜田旁完成采摘、分拣、包装到出村的全流程。“以前外销难,现在家门口就能寄!”种植户金本柱欣喜地说。他的酥瓜如今销往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
每天500多箱酥瓜发往全国,旺季日均寄递量达1500公斤。曾经的“娇贵”特产,种植面积扩大到万亩,成了富民“金瓜”。张兵无私传授,羊角酥瓜打包技术已成为淮南大多快递员的必备技能,他的徒弟更在淮南市邮政行业技能大赛中夺魁。
张兵在用气泡柱打包潘集酥瓜(资料图)
星火燎原,“金点子”照亮前路
“送快递不仅是体力活,更需用心用脑。”张兵常说。他的快递车里有本“活地图”:哪家老人独居、哪家有婴儿、哪家周末没人,记得清清楚楚。
2018年一个雨夜,客服急得跺脚:“张哥,客户催得紧,地址不明送不了!”看着混乱记录,张兵灵机一动:“把常见问题归类,发个‘避坑指南’咋样?”他梳理三年投诉记录:地址模糊先电话确认;生鲜件标“冷藏优先”;疑难件提前沟通……这套“归纳法”让投诉率降了六成,荣获圆通总部“金点子”奖。领奖时他笑言:“把每天摔的跤,变成垫脚石。”
2020年夏,淮河洪水告急。张兵第一时间在行业群号召:“组个突击队,去抗洪!”半小时集结20多人奔赴一线。
代言履职,力推“快递进村”暖民心
2023年1月,安徽省人代会会场灯光下,张兵的代表证格外醒目。新当选省人大代表的他,建议中“快递进村”四字被圈了又圈。为这份建议,他跑了20多个村:丁山村村民骑半小时三轮取件,大胡村老人不会手机下单。“不光要进村,还得暖心。”他写道:培训店主代办;进村车统一编号;偏远生鲜件给补贴……
如今,圆通首批“快递进村示范点”已在潘集运作。村民寄花生时感慨:“代办员打包比我还仔细,张代表的法子真好!”
张兵的目光更投向新就业群体权益。2023年2月,他提出《关于保障我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的建议》,获高度重视。2025年7月,《安徽省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规定》出台,成为该领域安徽省率先立法的省份。2023年以来,他围绕就业、交通等多领域提出24条建议,以扎实调研履行代表职责。
薪火不灭,照亮平凡之路
火炬传递结束当天,张兵便返回淮南投入工作。亚运火炬“薪火”被珍藏,但他心中火种早已点燃:“受亚运精神感召,要把这劲头延续下去,带动身边人做好本职。”
从田间“快递员”到新就业群体“代言人”,这位90后始终定位自己为“勤劳的快递小哥”。如今,他多了淮南联合大学校外导师身份,教学生打包技巧:“胶带留两指宽,既结实又好拆。做事跟做人一样,得留余地。”这朴素道理,是他十三年快递路刻下的生活哲学。
回到淮南,张兵依旧凌晨四点出现在分拣中心。荧光灯下,他分拣包裹的身影如常,只有手机里新增的火炬传递照片记录着那段闪耀奔跑。
“薪火”火炬静立书架,旁边是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安徽省人大代表等证书。问及荣誉,张兵腼腆一笑:“啥能手?我就是个勤劳的快递小哥。”说完,他紧了紧工装拉链,跨上快递车,驶向晨光初现的潘集街道。
车影融入曙光,张兵以双脚丈量街巷,更以匠心与担当,在包裹间开辟物产流通坦途,在代表履职中守护劳动者权益。那亚运火炬的光芒,已化作他心中不灭星火,在每一个凌晨的分拣线上,在酥瓜飘香的田埂旁,在为民代言的笔尖下,持续燃烧,照亮着平凡劳动者质朴而坚实的道路。(记者 赵中坤 通讯员 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