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际开发署近期迎来重大人事变动,1600 名员工被裁员,众多全球员工被迫“被休假”。这一举措无疑给该机构的运作带来巨大冲击。大量专业人员的离开,可能导致其在国际援助等领域的工作进度放缓,一些正在进行的项目面临搁浅风险。全球范围内的“被休假”现象,也让那些依赖该机构支持的地区和人群陷入不安,他们的发展计划可能因这一突发状况而被打乱。这一事件凸显出国际机构在面临经济等压力时的无奈与困境,对全球事务的推进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新华社华盛顿2月23日电(记者熊茂伶) 美国政府23日宣布,自美国东部时间当天23时59分起,美国国际开发署在全球的“全部直接雇用人员”被安排“行政休假”,仅指定人员除外。同时,美国国际开发署约1600名美国本土员工将被解职。
美国国际开发署官网刊登了上述通知,表示仅有负责关键任务职能的人员、核心领导层以及专门指定项目人员不受影响。通知说,对于海外工作人员,美国国际开发署准备提供一项由机构资助、自愿参与的返程计划。
通知写道:“未来数周,我们将详细说明如何从此前工作地点取回个人物品并归还政府发放的设备。”
本月4日,美国政府要求将美国国际开发署全球雇员从7日起“行政休假”,仅少数指定人员除外,还要求派驻海外的人员30天内返美。美国媒体6日报道,特朗普政府目标是把美国国际开发署全球雇员规模由超过1万人削减至不足300人,削减比例达97%。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卡尔·尼科尔斯7日裁定,同意美国有关工会的请求,暂缓“行政休假”计划和人员回国安排,暂缓令有效期截至14日。不过,他21日驳回了继续暂缓令的请求,给“行政休假”计划开了绿灯。
据美国媒体报道,长期以来,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对外援助为名,资助干涉他国内政等活动。该机构大量高级职员近期已被停职,其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总部办公室也已被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