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红树林 三年之约“唤醒”罗源湾》
在罗源湾,一场意义非凡的红树林修复计划开启。这一计划以三年之约为约定,致力于唤醒这片区域的生态活力。曾经的罗源湾或许面临红树林受损等生态问题,但随着修复工程的推进,希望在萌发。人们精心规划,从树苗的种植到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三年间,一弯弯清澈的海水与一株株茁壮成长的红树林相伴,曾经的滩涂渐渐重焕生机。鸟类归来,鱼虾活跃,红树林构建起的生态系统正慢慢回归稳定与繁荣,三年之约正一步步将罗源湾带向生态佳境。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题为“新深度唤醒”。红树林作为“海岸卫士”“海洋绿肺”,成为世界海洋日备受瞩目的议题之一。
从2022年开始,为期3年的“种·未来”蓝碳生态系统红树林保护修复项目落户罗源,逐步恢复了当地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
3年前,在恒生中国、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厦门大学以及政府部门的多方合作下,“种·未来”红树林项目落地罗源,和当地社区产业发展密切结合,在周边社区探索生态友好型的生产模式,包括在修复的滩涂上开展可持续水产养殖培训(缢蛏、泥蚶、牡蛎等),实验养殖海鸭群等方式,追求红树林保护与社区发展平衡。
历经3年,随着“种·未来”红树林项目修复100亩退化的红树林,罗源县松山镇巽屿村和碧里乡碧里村的滨海滩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SEE基金会委托福建观鸟会团队开展6次候鸟生物多样性监测,已监测到鸟种106种,共19155只。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如黑脸琵鹭、卷羽鹈鹕、黑嘴鸥等等。这些珍稀鸟类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据估算,项目直接受益居民为两个修复地块所在社区(巽屿村及碧里村)约6000人,并使罗源湾及周边社区约25万人间接受益。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文卿说:
“红树林种植是‘三分种、七分管’。从全国范围看,一些红树林种植项目成活率偏低。而在罗源湾巽屿村,2022年种下的树苗,成活率已达到90%以上。”(记者 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