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灵空山导游词
灵空山亦名九顶山。在山西沁源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五龙川乡,是一处风景名胜区。为太岳山支脉,方园20平方公里。山上松林密布,远望千峰迭翠,古木参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涧幽深,清泉潺潺。灵空山中心处三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三只鼎足。峰下,两条深谷由西、北而来,相交汇合,向东南而去。深谷汇交处,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开凿。灵空山的树,称雄山西,冠盖华北,不仅树木种类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药近百种,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见天”之说。而且出名的大树都各具名堂典故。国内最为珍贵的“油松之王”九杆旗立于山颠、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笔直,高达40多米。除九杆旗外,这里还有八树并列的'“八大金刚”,阴阳相错的“哼哈二将”,一根三茎的“一炉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独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萨”等珍奇古松。各具形态令人惊叹。它们都是别处极难寻觅到的原始大树,赋予灵空山一种原始气质苍劲虬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桥、峦桥、东钟楼等建筑,经历代修缮,至今尚存,总体布局错落有致,建筑颇为壮观。圣寿寺,坐落在悬崖腰畔,半掩半露,颇有韵味。据<<沁源县志>>等记载,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黄巢起义到此,削发为僧,死后谥封先师菩萨。唐景福二年建先师禅院,宋端拱二年赐额“圣寿寺”,相沿至今。由于历代的增补修缮,圣寿寺的现存殿宇经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规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处较有价值的寺庙建筑群。 茅庵建于寺东崖畔石洞之中,曲阶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净尘绝。这里是游者最感兴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顿觉神清气爽。
寺院山门对面悬崖壁立,枯树青藤倒挂,一道幽谷横在寺院前沿,相距数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峦二桥,勾通南北,贯连三山。仙桥“仙”在其险,下临数十丈深的峡谷,底宽上窄、峡端仅隔三尺多,一条一尺多宽的石条拱悬其上
东钟楼以南,是苍黄色的“舍身崖”,如切如削。再向南,山峦之中有一四面峭壁的孤峰,峰顶树木葱茏,据说那是李太子初到时结庐的地方,名叫“唐山寨”。还有盖海洞,仙人洞,五龙池,石门,龙尾等20多处景观,山幽水清,云霞缭绕,为天然胜景。古人张震写有一首《游灵空山》诗赞道:“阔步灵空上绝巅,始知名胜不虚传。奇峰路险才通鸟,古寺云深别有天。户外松风涛处处,窗中溪雨雾绵绵。须眉前后真如画,看到浓时万虑捐。”石灿东在《灵空滴翠》中也描绘了“图画天然列眼中”的灵空山:“一色浓徐新水墨,四周环绕翠屏风。末云竞落当阶雨,不霁何来跨涧虹。”这些诗篇毫不夸张地写出了灵空山的神奇与壮美。每到秋日,红叶满山,又为灵空山增添了一份宜人的色彩。
上一篇: 诸暨五泄风景区导游词
下一篇: 大禹导游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