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创始人
2025-07-03 20:47:02
0

诗经·国风·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

  朝代:先秦

  原文: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简介:

  《诗经》中有一部分诗歌反映的内容是丈夫去服那遥无归期的兵役或徭役后,妻子在家默默地痛苦思念。《君子于役》正是这样内容的一首诗,不仅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重役之下人民生活的巨大痛苦,而且以统治者无休无止的重役给人民婚姻造成的危害,间接地反射出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许瑶光《雪门诗抄》)其中“已启唐人闺怨句”一句,高度评价了此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开创性地位。可以说,从此诗开始,便逐渐形成了“日夕闺思”的原型和母题。

  注释:

  君子:此妻称丈夫。

  役 (yì):苦役。

  曷 (hé):何时。

  至:归家。

  埘(shí):音时,鸡舍。

  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佸(huó):音活,聚会、相会。

  桀(jié):鸡栖的木架。

  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

  苟:大概,也许。

  译文: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哪年哪月才能归来,家鸡进窝真是匆忙。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牛羊纷纷走下山岗。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教我如何停止思量!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没日没月真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会,家鸡进窝已经安顿。

  眺望夕阳不断西沉,纷纷下坡是那牛羊。丈夫服役远在异乡,愿他没有饥渴情状。

  诗经故事:

  许阳在边关想着家中,琬儿何尝不思念远方的丈夫呢?

  劳作之余,她时常的想着丈夫离家时的那个下午,想着离家时的诸多情景,那一刻,那一幕,常在她的心头浮现呢,以至于丈夫走后的一切,除了一个忙字,并没有在她的心中留下多少痕迹,她的心已让那天的情景占的满满的了,再也无法装下别的`景和事来。

  那是一个日落时的下午,刚做好晚饭,就接到了出发的命令,那一刻琬儿的一身都软了,没有了一点力气,只好扶着墙头,看着丈夫带着士兵们远去,她分明记得,丈夫走时,让弟弟们把鸡赶进了鸡窝,把牛羊赶下了山坡,鸡和牛都知道黑夜时要回家,可她的丈夫却是在夜来临时出发。

  这一走就没了定期,也不知是何时才能回返?想着犬戎进丰镐时的乱象,琬的心中就一阵阵的发麻。

  自许阳走后,每当太阳落坡时,看着鸡上架,牛羊下山棚相会,琬儿就总是浑身发软,她盼着,盼着丈夫能平安回还。

  她祈祷着,祈求丈夫能无饥无渴,在边关上平平安安,平平安安的早日把家还。

  鉴赏: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全诗分为两章。

  第一章陈述丈夫在外面服役之事,抒发盼夫归来的感情。又分为三层:第一层(“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用“赋”的手法点明所要吟咏的事,极言役期之长,直抒胸臆,亟盼丈夫归来。第二层(从“鸡栖于埘”到“羊牛下来”)从侧面烘托,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外出却无归期。第三层(“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第二章直接承上章,希望能够和丈夫相见,表达了对于服役丈夫的惦念。分三层:第一层(从“君子于役”到“曷其有佸”)再次重申役期漫长,“曷其有佸”承上章“曷至哉”。第二层(从“鸡栖于桀”到“羊牛下括”)和第一章的语意相同。第三层(“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诗中写这位妇女的心理非常细致真实,她看到羊牛归来,自然会联想到久役不归的丈夫,她极力抑制这种思念之情——“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思念也无济于事,不如不去思念吧。但这又怎能做得到呢?她是那样爱着自己的丈夫,时刻都在惦记着她。最后,在无可奈何之中,她只能以“苟无饥渴”来寄托自己对丈夫的深情。这首诗风格细腻委婉,诗中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它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繁重的徭役给千百个家庭带来的痛苦。

  《君子于役》抒写在家的思妇盼望久役在外的丈夫回家的感情,诗选用了夕阳下山、牛羊牧归的场景触动的情感 ,所谓触景生情,自然会引起一番惆怅,但她又思念化为祝愿苟无饥渴,聊以慰藉,又可叫人体味这位思妇的温存了。

  《诗》常在风中雨中写思,《君子于役》却不是,甚至通常的“兴”和“比”也都没有,它只是用了不着色泽的、极简极净的文字,在一片安宁中写思。“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固有空间的阔远和苍茫,但家之亲切,在黄昏的背景中更伸向亘古之邈远。“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击壤歌》), “自古在昔,先民有作”(《商颂·那》),不是古来如此么,今亦何殊。然而,“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本来的平静安宁中,偏偏没有道理的荒荒的空了一块。夕阳衔山,羊牛衔尾的恒常中原来是无常,于是一片暖色的亲切中泛起无限伤心,所谓“诗意正因思而触物,非感物而兴思也”(沈守正),而由“不知其期”把忧思推向更远,“日之夕矣”之暮色也因此推向无边无际。“如之何勿思”,不待说,先已在景中说破。

  “曷至哉”,是不知今在何处也。邓翔曰:“唐诗云‘茨菇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入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即‘不知其期’及‘曷至’之注脚。”所解不差。不过两诗虽思有共通,而诗境却相去甚远。张潮的诗题作《江南行》,一南一北,风物已殊,气象迥别,此且不必论,郝懿行曰“古人文字不可及处在一真字”,张诗却只是在用巧。

  与“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境象稍近的,后世有《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彼有《君子于役》之大,却没有它的小。若将《诗》比《诗》,则《卫风·伯兮》有《君子于役》之小,《邶风·雄雉》更于小中别有襟抱;《君子于役》,却是广漠之大中孑然一个零丁之小,在这大和小的截然却又是浑然中,“如之何勿思”乃一字一顿那么不容置疑,而真正成为弥漫于天地间的生存的呼唤。

  “不日不月”,仍承“不知其期”来。或解此为不可计以日月,言时日之久,但依焦琳说,此句意为 “孤寂无依,无以度日月”,即“过不成日月”,似乎更好。贺贻孙曰:“‘苟无饥渴’,浅而有味。闺阁中人不能深知栉风沐雨之劳,所念者饥渴而已。此句不言思而思已切矣。”仍是在最家常处,也是生存之最根本处,写出深深的忧思和怀念。焦琳曰:“‘不知其期’,‘苟无饥渴’,皆思心所必有,而说者据此以为王之遣役确未告以归期,确不思其危难,以为世之盛衰可由此观焉。恐诗虽可观盛衰,亦未必可如此观也。”所论极是。而最不可释怀的依恋,不正在那动人心魄的生存的呼唤中么。在《君子于役》,我们与其观世,不如观思;与其感受历史,何如感受生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吟月诗歌分享 吟月十五首诗歌分享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
遇见现代诗歌 遇见现代诗歌  如果不是你的倔强  我们就不会早早的恋爱  如果不是你的任性  我们就不会轻易的分手...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 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
交通安全小诗歌 交通安全小诗歌(精选12首)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语言...
歌颂母亲诗歌 歌颂母亲诗歌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
离调诗歌 离调诗歌  静静的呼吸  冰冷的空气  暗暗地摒弃  泛着污浊的天地  步行于此  孤独的流浪的自己...
《离骚》原文翻译 《离骚》原文翻译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
祖国在我心中诗歌 祖国在我心中诗歌  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她的颜色,热爱她的美丽,热爱她的富饶我因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
那一天起诗歌 那一天起诗歌  那一天起,我的脸上就少了真正的微笑。  我每天都在装,都在演戏,对任何事情都无所谓。...
赞美教师的短篇诗歌 赞美教师的3首短篇诗歌  教师节小诗歌精选  九月,如期而至。  世界因此灿烂。  我们歌唱九月, ...
描写雨的诗歌 描写雨的诗歌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
家是一生的牵挂诗歌 家是一生的牵挂诗歌  流浪天涯  堆砌的念里  有家的牵挂  想了  沏一杯淡淡的清茶  在袅袅的蕊...
夏天的诗歌 关于夏天的诗歌汇总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
轻叩诗歌大门教学反思 轻叩诗歌大门教学反思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
大班诗歌《你是最好的》 大班诗歌《你是最好的》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节...
六一儿童节的诗歌 关于六一儿童节的诗歌(通用5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语言凝练...
《梦仙》 《梦仙》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羽衣忽飘飘,...
奈何情深缘浅优秀诗歌 奈何情深缘浅优秀诗歌  匆匆的一瞥  仿佛是前世的缘  我用一生  换你的回眸  我用自尊  来践踏...
《立春偶成》 《立春偶成》 张栻 宋代 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
《绝笔诗》 《绝笔诗》 周文雍 近代 周文雍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