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始人
2025-07-03 00:00:58
0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1

  酒泉子·长忆观潮

  朝代:宋代

  作者:潘阆

  原文: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的情景,

  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

  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

  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

  (技艺高超)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

  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

  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注释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城,满郭即满城。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钱塘江上执旗泅水与潮相搏的少年。

  觉:睡醒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赏析:

  作者:佚名

  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上片起首两句,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上片结尾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把钱江潮涌的排山倒海、声容俱壮,渲染得有声有色、惊险生动。

  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酒泉子·长忆观潮原文翻译及赏析2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译文

  我经常回忆钱塘江观潮的情景,满城的人争先恐后的向江上望去。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手中拿着红旗却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曾多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心里仍然觉得惊心动魄。

  注释

  酒泉子:原为唐教坊曲,以酒泉郡地名作曲名,后用为词牌名。《金奁集》入“高平调”。有两体,一为温庭筠体,为词牌正格;二为潘阆体,又名《忆余杭》。

  长:通假字,通“常”,常常、经常。

  郭:外城,这里指外城以内的范围。

  万面鼓声中:将潮来时,潮声像万面金鼓,一时齐发,声势震人。

  弄潮儿: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少年人。喻有勇敢进取精神的人。

  向:朝着,面对

  红旗:红色的旗帜。

  觉:睡醒。

  尚:还,仍然。

  心寒:心里感觉很惊心动魄。

  赏析

  钱塘观潮,现在在浙江海宁。但在北宋,观潮胜地却在杭州。夏历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汛的高潮期,那时,这一天是“潮神生日”,要举行观潮庆典,仪式非常隆重。每到这一天,官民各色人等,倾城出动,车水马龙,彩旗飞舞,盛极一时。还有数百健儿,披发文身,手举红旗,脚踩浪头,争先鼓勇,跳入江中,迎着潮头前进。潮水将至,远望一条白线,逐渐推进,声如雷鸣,越近高潮,声势越大,白浪滔天,山鸣谷应。水天一色,海阔天空。如沧海横流,一片汪洋。当地居民,就直接称呼钱塘江为“海”,称江堤为海堤。潘阆因言行狂妄被斥逐,飘泊江湖,卖药为生,曾流浪到杭州。涨潮的盛况留给他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后来经常梦见涨潮的壮观,这首《酒泉子》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之作。他用《酒泉子》这个词牌写过十首词,但以这一首写得最好,最为后人所传诵。

  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我常常想起钱塘江观潮时的情景,满城的人争着向江上望去。一开始就表明作者对于杭州观潮的盛况,永志难忘,经常回想。他首先回忆观潮的人: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踮起脚尖,伸长鼻子,争看江面潮水上涨。说“满郭”(全城),虽是夸张之词,但有现实生活做依据,倾城而出是对这种传统观潮盛况的真实写照。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是说,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观潮》描写:潮水来时,“大声如雷霆,······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虽然也写的很形象,却不如潘阆“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么惊险生动,有声有色。真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不能不令人钦佩作者的想象力,既大胆、又确切。经他这么夸张的韵味,纵使从来没有观过潮的人,也觉得心动神摇,意气风发。

  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过片转而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这两句纯用白描手法,写得有声有色,富于动感,眩目惊心。结拍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此词对于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可谓匠心独远,别具神韵。词中“来疑沧海尽成空”一句采用夸张手法,浓墨重彩,大开大阖,感染力甚强。上片第二句的“争”、“望”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盼潮到来的殷切心情,从空间广阔的角度进行烘托与大潮的壮观结合得甚为密切。结拍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更深化了潮水的雄壮意象。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当中的夸张手法配合紧密,使全词的结构浑然一体。

  创作背景

  潘阆以卖药为生时曾流浪到杭州,亲眼见过钱塘江涨潮时的盛况,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而作的。

  潘阆

  潘阆宋初著名隐士、文人。字梦空,一说字逍遥,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一说扬州(今属江苏)人。性格疏狂,曾两次坐事亡命。真宗时释其罪,任滁州参军。有诗名,风格类孟郊、贾岛,亦工词,今仅存《酒泉子》十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青春励志的诗歌 关于青春励志的诗歌  导语:一首励志的青春诗歌,能给人带来正能量,能给人不一样的力量,下面是小编给大...
遥远的梦诗歌 遥远的梦诗歌  禅意的感悟  为心写作,还是为现实写作  一抹春色醉了灵魂  城里城外  红尘一梦 ...
小草的诗歌 关于小草的诗歌(精选8首)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是一种...
教师节英文诗歌有哪些 教师节英文诗歌有哪些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
教师节赞美老师的诗歌 教师节赞美老师的诗歌(通用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具有语...
樊小纯《借我》诗歌 樊小纯《借我》诗歌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歌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
邻家小儿诗歌 邻家小儿诗歌  在长廊上,  邻家小儿,  蹒跚着走来,  身体随着脚步,  晃晃悠悠,晃晃悠悠, ...
木马诗歌《风从南来》 木马诗歌《风从南来》  是野花的香味,从雪朵中  传来。蜜峰丢失了翅膀,  夏天被一双眼从绿叶中闻出...
有个傻瓜爱过你诗歌 有个傻瓜爱过你诗歌  谁知道能和你又相遇,  未曾开口却已是眼含泪滴,  天空偏偏又下起了雨,  是...
依然是你诗歌 依然是你诗歌  是“你”  这样逗留在我的文字里不肯离去  成为我蓦然回首时的`那盏灯火  是“你”...
形容志向坚定的诗词 形容志向坚定的诗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
拜月娘童谣诗歌 关于拜月娘童谣诗歌  拜月娘  拜月娘 拜月 好头毛 好嘴齿  大是兄 细是地 月娘仔  你不可给阮...
赞颂母亲的诗歌 赞颂母亲的诗歌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
浮桥诗歌 浮桥诗歌二首  《浮桥》  没有华丽 , 没有奇巧,  我是一座山民眼中朴实的浮桥。  头枕汹涌的洪...
祖国颂的诗歌 有关祖国颂的诗歌  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
《诗经·芣苢》原文翻译 《诗经·芣苢》原文翻译  《国风·周南·芣苢》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曲劳...
莫等闲诗歌 莫等闲诗歌  没有听过杜鹃啼血,不知它的悲情;没有见过长河落日圆,不知道夕阳残血。  同一片天空,演...
感恩节感恩父母诗歌 感恩节感恩父母诗歌(精选5首)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富于音...
描写植物的现代诗歌 描写植物的现代诗歌集锦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
描写天空的现代诗歌 描写天空的现代诗歌(通用10首 )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