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谭志娟北京报道
据新华社消息,8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决定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再次增发农资补贴和支持发电企业发债融资;确定缓缴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保市场主体保就业等。
会议还指出,在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对此,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8月25日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国常会再推出实施19项接续政策,旨在继续发力支持实体经济恢复,提振市场信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这19项措施既包括资金支持力度的加大,也包括政策上的边际放宽,还包括配套措施的及时跟进。与5月底的一揽子稳经济政策一样,在国常会部署之后,预计各部门会迅速出台政策细则,各地也会出台配套政策。经过政策的“空中加油”,下一阶段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有望得到稳固,经济增速也有望企稳反弹。
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
此次国常会指出,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
此前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部署,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
叶银丹告诉记者,“会议明确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较前期新增‘以上’的表述打开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此外,政策性金融工具有较好的资金撬动动作,通常来说有3~4倍的杠杆效应。因此,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望撬动1万亿~1.2万亿元的投资,这将有利于更好发挥今年投资对经济的托底作用。”
温彬还认为,如果按照项目20%的资本金要求,总规模6000亿元的金融工具将能够撬动3万亿元资金规模,从而进一步支持基建投资发挥托底作用。
此次会议还提出,“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这既可增加有效投资带消费,又有利于应对贷款需求不足。”
“7·28”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8·18”国常会进一步要求“依法盘活地方专项债限额空间”,此次国常会则明确为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
叶银丹对记者表示,“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的表述,对用好专项债务限额做出了明确回应,下半年预计仍会有新增专项债发行。结合8000亿元的新增基建信贷额度,下半年基建增速超预期的可能性较大,基建将是下半年经济的最主要托举力量。
温彬还表示,目前地方政府还有1.5万亿元的限额空间,其中发达地区剩余空间更大,如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福建、浙江等地占全部剩余额度的41.3%。此次之所以没有足额使用,既有政策留力、防止债务风险考虑,也有注重有效性、避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考虑。
此次会议还提出,“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
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方面,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当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0%。此次1年期LPR从7月份的3.70%下调至3.65%,5年期以上LPR从4.45%下调至4.30%,这是今年LPR第三次下调。
叶银丹对记者说,“预计下半年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可能仍有下调空间。后续货币政策需配合好财政、产业、就业等其他政策,共同改善市场主体预期,刺激社会总体需求增长。”
东方金诚也认为,“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融资成本”,意味着在8月1年期和5年期LPR报价双降后,接下来在存款利率下行推动下,即使MLF利率不动,LPR报价也将继续下调,其中5年期LPR报价会延续更大幅度下调势头,助力楼市尽快企稳回暖。
出台措施支持民企发展和投资
此次会议指出,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项目要有效益、保证质量,防止资金挪用。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允许地方“一城一策”灵活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商务人员出入境提供便利。
东方金诚认为,“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平台经济发展”,“为商务人员出入境提供便利”,主要指向提振市场投资与消费信心,减轻市场主体制度性成本,进而有效发挥宏观政策的拉动作用,减少挤出效应,最大程度动员全社会经济资源稳增长。
对于会议提出的“核准开工一批条件成熟的基础设施等项目”,叶银丹对记者表示,“在当前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更要注意基建投资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效益性,确保资金投入在短期内发挥拉动经济的效果。从中长期来看,所建成的基础设施要有前瞻性,充分发挥夯实经济增长基础的效果。”
温彬也认为,资金与项目齐备之后,年内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进一步企稳回升。
在平台经济方面,7月底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
温彬表示,“5·31”一揽子稳经济措施中已有“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以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相关部署。但从近几个月情况来看,民间投资增速仍在放缓,还需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以稳定预期、整固信心。此外,7月底政治局会议关于“完成平台经济专项整改,对平台经济实施常态化监管,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的要求,也需要配套措施的进一步细化。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