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作业帮”App出现调侃学生跳楼自杀的题目,其漠视生命的表述引发全网热议,网友怒斥“这是我见过最恶毒的题”。无独有偶,不久前“宝宝巴士儿歌”App开屏时,竟跳转低俗擦边直播等不适合儿童的第三方广告,让本应充满童真的应用混入低俗内容。两起事件接连发生,将未成年人数字平台的内容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引来不少家长忧心。
本应守护、服务未成年人成长的数字乐园,却暗藏陷阱,危害不容小觑。不当内容不仅会污染孩子纯净的心灵,扭曲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可能诱发不当行为。像上述“作业帮”中的那道题,会在潜意识中消解未成年人对生命的敬畏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要想守护未成年人的“数字安全”,就要给未成年人数字平台上好“三把锁”。
一是上好“内容锁”。平台企业须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弱,平台要主动提升审核标准,以最严格的标准筑牢防线。内容创作、筛选、发布的每一环,都要坚持最有利于年轻人的原则,结合其身心特点,通过智能审核技术与专业审核团队双重把关,从源头杜绝不良内容流入。
二是上好“陪护锁”。如今不少家长因工作繁忙,将电脑、手机当作“电子保姆”“网络教师”给孩子使用。看似有陪伴,实则缺乏守护,给孩子接触不良内容造成可乘之机。家长不仅要及时开启电子产品的“未成年人模式”、切断不当信息接触渠道,更要指导孩子们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正确辨别数字平台上的内容,成为抵御不良信息的第一道屏障。
三是上好“监管锁”。《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为未成年人使用数字平台织就了“防护网”。但面对部分平台打擦边球、钻空子行为,相关部门在加大监管力度的同时,还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比如,针对未成年人数字平台建立内容负面清单,对内容更新实行前置审核等等。同时,畅通家长、学校的举报渠道,形成监管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监督闭环,倒逼平台始终把未成年人权益放在首位。
未成年人的数字世界,不该有“看不见的坑”。只有平台守住内容底线、家长做好陪伴引导、监管织密防护网络,三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打造出一个纯净的未成年人数字空间,让他们在数字世界里安心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