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书写海洋经济发展“高分卷”
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三
28日,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福建省“十四五”期间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2024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25万亿元,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三位,在船舶制造、海上风电等方面创造了全国乃至全球多个第一。
在示范区建设方面,2024年,福州、厦门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近50%,海洋经济增加值、海洋科技贡献率等指标稳居全国前列,示范带动效益显著。
在海洋产业集群方面,全省已初步形成绿色石化、海洋旅游两个5000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以及海洋渔业、航运物流、海洋信息三个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在海洋种业规模方面,全国85%以上的大黄鱼来自福建,带动100多万人就业。
在深远海养殖方面,投建深远海养殖装备25台、深水大网箱超6000口,深远海养殖总体规模全国第一。“闽投系列”“定海湾系列”“乾动系列”“泰渔系列”等总养殖水体超过40万立方米,养殖规模全国领先。
在海洋碳汇方面,成立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颁发全国首张蓝色碳票,推动蓝碳从资源转化为有形资产,完成全国首笔海洋渔业碳汇交易。
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成功研制全球最大多用途纸浆船,全球首创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建成全球最大的海洋微生物菌种库、全国最大的海洋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全球首艘载货量突破4.5万吨的超大型海洋工程船“风笛号”成功交付。
在海洋优势产业方面,福建从“不产一滴油”跻身全国石化大省行列,规模以上石化企业营收超8000亿元,己内酰胺产能规模居全球首位;在福州市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全省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装机410万千瓦,规模居全国前列;2024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7.44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812万标箱,港口经济增加值7568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在海洋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成功举办世界航海装备大会,推动“渔业周·渔博会”成为全球第三渔业展会品牌。(记者 郑瑞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