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19日在新疆乌鲁木齐武警部队某训练基地落下帷幕。这是中国武警部队第四次成功举办“锋刃”系列国际狙击赛事。
竞赛期间,来自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南非、西班牙、古巴等20多个国家的50余个狙击小组齐聚新疆乌鲁木齐,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狙击精英在4个类别12个实战化课目中展开角逐。
竞赛坚持技术与战术、实战与竞技相结合,紧扣国际特种作战演变趋势,在狙击距离、人装结合、技战协同等方面进行升级,为各国反恐力量搭建了一个交流展示的竞技平台。
实战为尺
这次竞赛的12个课目中,“渗透狙击”课目用时最长、行动最复杂,被公认为综合难度之最。狙击小组要在运动距离1100米的场地上,依次进行隐蔽渗透、协同接敌、定点打击、控守压制等七项环节,并在5至900米不同的射击距离上,分别使用手枪和狙击步枪进行射击。
“搭乘舟艇水上狙击”是竞赛唯一的水上课目,与上届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课目的射击阵地由之前岸上的荡板转换为水面实体舟艇,射击目标也从单一靶架升级为船形靶标,并布设了多个目标点位,实战贴合度显著提升。
“借鉴实战案例增强实战性是这次竞赛的一大特点。课目设置时不同程度地借鉴了近年来武警部队成功处置的实战案例经验和各种特战比武中的国际惯例。”武警部队参谋部相关局办负责人介绍,竞赛按照靶标外形相近、地形选择相似、条件构设相当的思路布设场地,设置多个典型狙击场景,选择这些场景构设竞赛内容,贴近目前国内外狙击手作战的实际需要,也是对参赛射手技术、智力、心理的全方位考验。
公平执裁
这次竞赛的主裁判们都有多次参加世界军警狙击手射击锦标赛、“勇士竞赛”国际特种兵比武等国际赛事的经历。此前,他们也多次参与组织“长城”反恐国际论坛和“锋刃”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射击技术和反恐领域国际交流方面富有经验。
此外,在上一届竞赛的基础上,这次竞赛迭代升级了智能裁评系统。这套系统具备信息录入、智能评分、录像监控等功能,120多个靶位高清摄像机覆盖竞赛场地,实现命中效果远程可视、成绩评定系统生成、比赛结果实时更新。
“竞赛参与国家多,只有让每名参赛选手第一时间看到自己的射击情况,才能让竞赛裁评更快、更准、更公平公开。”裁判郑印表示,今年,武警部队还创新配备了赛事直播导播系统,能够实时直播比赛情况。
交流共进
“暗箭刀锋”课目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兵利刃“轩辕剑”嵌入竞赛场景,“百步穿杨”课目则将目标靶设置成铜钱样式,呈现中国古代善射者的故事,两个课目都突出原创性,是“锋刃”竞赛的传统课目。
“文化是一座桥梁,架起竞技和交流的平台。”“百步穿杨”课目主裁判郑贵介绍,与往届相比,本届竞赛的课目设置上文化融入更深,在课目名称、靶标设计、狙击阵位上融入了更多中国文化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锋刃”竞赛课目体系。
赛场之外,训练场、餐厅、休息区,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军人,就复杂风偏环境下修正技巧、特殊地形据枪姿势等实战经验进行热烈讨论交流。这些超越语言障碍的专业对话,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技艺提升途径。
“锋刃”赛场虽有竞技的锋芒,却无隔绝的高墙。连续四届成功举办,“锋刃”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是武警部队开展实战化训练和国际军事合作的重要品牌,搭建起的不仅是比拼技艺的擂台,更是取长补短、互学互鉴的平台。各国狙击手们交流共享的实战智慧,最终将在各自实战化训练中转化为更强大的作战能力,共同完成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