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身边好人”现象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在夏日里的江淮大地“深情”绽放。
前几天,一名女生在青岛不慎被巨浪卷入海中,千钧一发之际,在附近摆摊的安徽“玉米姐姐”刘玉荣纵身一跃、见义勇为,最终成功将人救起。视频在网上流传开来后,火遍全网。
7月6日,浙江舟山,听到有人呼救,来自安徽阜阳的快递员唐亚楠没有犹豫跳入水中,救出了10来岁的小女孩……
7月11日,暴雨中,合肥三中一名学生毫不犹豫地上前扶起了骑车摔倒的大姐……
7月11日,安徽财经大学“00后”大学生张润垚在合肥成功捐献301毫升造血干细胞,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带去了重生的希望……
论起来,这些真实的故事,并非惊天动地,也没有轰轰烈烈,为何如此打动人心?
启示一,正能量,让平凡的故事拥有了不平凡的心。
凡人善举,最动人心。
“玉米阿姨”说,“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么做,换作别人也会跳下去救人的。”
“碰到有人落水,我不能见死不救”——唐亚楠的行动感动了很多人,也让这个来自安徽阜阳的“80后”,收获了“舟山好人”“见义勇为”等多项荣誉。
暴雨中,扶起摔倒大姐的高中生,一直等到确定大姐能够自行离开,才放心地转身离开。
“比起患者承受的痛苦,我能做得微不足道”“当时觉得如果能匹配上,救人一命是件好事。”捐献301毫升造血干细胞的张润垚回忆道。
点点滴滴、只言片语,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发自肺腑——正能量的“涟漪”不断传递感动。
正是承载了产生心流的正能量,这些分布在不同地方的故事,成了大家心头热乎乎的“暖新闻”。
启示二,凡人善举,是社会正能量的燎原星火。
看起来,这几起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生动故事是偶然发生的,但从根本上说,也体现其必然性,彰显出一个地方、一个区域的良好风气和传统美德。
一束光,何以从“他”到“他们”,从“他们”到“我们”?
一个眼神、一个举动、一次挺身而出,一个个普通人的定格瞬间,让人们感受到善良和友爱的力量,激发人们的爱心和奉献精神。
善行是社会的回音壁,一件微小的善举犹若一个对着山谷喊话的人,如果这样的人多了,更大范围的山谷便会始终洋溢和充满“大爱”的隆隆回音。
启示三,让“好人安徽”名片更加闪亮。
社会进步需要道德支撑,善行义举可以凝聚正能量。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明天。
目前,全省推选出各级各类身边好人110余万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都很平凡,但他们身上,都有一种道德的温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激励我们拼搏进取、奋勇前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让我们迎着光,成为光,聚力形成正能量的“引力波”,点燃更多人的希望和激情,为好人安徽再添光和彩!(杨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