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照顾老人十余年继承5套房:基于情谊与付出的合理回报》
在这个故事中,男子照顾老人十余年。这十余年的悉心照料包含着无数的付出。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入手,他可能每天为老人准备饭菜,照顾老人的起居,陪老人就医,给予老人精神上的慰藉。这种长时间的陪伴与照顾,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赡养关系。依据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在被继承人没有法定继承人或者遗嘱继承人的情况下,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人可以继承遗产。男子十余年的真心付出,让他成为符合继承条件的人,从而继承了老人的5套房,这是对他善举的一种肯定与回报。
近日,
男子照顾孤寡老人十余年,
法院判决其继承老人5套房,
引发关注。
据了解,
北京顺义的阮大爷由于终身未婚,
膝下也无子女,
在2011年和同村男子刘某军
签下遗赠扶养协议。
2023年3月,
阮大爷因拆迁获得安置房5套,
同年10月,
94岁高龄的阮大爷因病去世。
为了接受遗赠,
刘某军将阮大爷的妹妹、
两个侄女起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
5套房屋所有权由刘某军继承。
遗赠扶养协议是什么?
遗赠扶养协议、遗嘱、法定继承的
效力如何认定?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安理(杭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徐霄燕律师的专业解读!
遗赠扶养协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因此,遗赠扶养协议是自然人(遗赠人)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扶养人)所签订,以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并享有受遗赠的权利为内容的协议。
遗赠扶养协议、遗嘱、法定继承的效力如何认定?
在我国遗产继承方式中,遗赠扶养协议效力最高,遗嘱次之,法定继承最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第三条规定,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又立有遗嘱的,继承开始后,如果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没有抵触,遗产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如果有抵触,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结合上述条文可知,我国遗产继承的方式中,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优先于遗嘱,遗嘱的效力优先于法定继承。原因如下:首先,遗赠扶养协议是双务有偿合同,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并获得受遗赠的权利,遗赠人享有被扶养的权利,同时负有向扶养人遗赠财产的义务。而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取得遗产是无偿的,因此,在遗产继承中,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等级高于遗嘱和法定继承。其次,在没有遗赠抚养协议的情形下,遗嘱作为自然人凭借意思自治对其个人财产的处分,效力自然优先于无意思自治、依据法律规定开展的法定继承。
本案中,刘某军在阮大爷年岁已高、无人照管时,在村委会的主持下与阮大爷签订遗赠扶养协议,约定由刘某军照顾阮大爷并负责生养死葬,阮大爷将其位于该村的房屋在内全部财产遗赠给刘某军。该协议是阮大爷与刘某军的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当属合法有效。协议签订后,刘某军履行了遗赠扶养协议中约定的对老人生养死葬义务,使老人度过了一个幸福快乐的晚年。因此,法院依法判决由刘某军继承阮大爷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