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六年创新高:首破300亿元》
福建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300亿元且连续六年创新高,这一成果意义非凡。它彰显出福建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众多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积极参与技术交易。一方面反映出福建在科研投入上的持续发力,催生出大量高价值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市场对于技术创新的强劲需求,良好的政策环境、活跃的创新氛围为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坚实平台,助力福建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大步迈进。
记者23日从省科技厅了解到,福建技术市场日趋活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逐年攀升,截至11月21日,今年全省共登记技术合同16491项,合同登记额达31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7%、28.2%。这也是福建技术合同成交额首次突破300亿元,连续六年创新高。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衡量本地科技创新水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情况、技术市场活跃程度等的重要指标之一。“今年以来,我们聚焦扩大技术交易规模,通过拓源头、建队伍、优服务,多措并举大力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取得新突破。”省科技厅成果转化处负责人介绍。
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是技术转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今年以来,福建加快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优化认定登记机构布局。针对省属国有企业技术合同可登记资源丰富但比例较低的问题,新增省国资委下属事业单位省产权交易中心为认定登记机构,挖掘省属企业登记资源。为扶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发展,福建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按工作业绩予以奖励补助,引导机构主动服务技术转移转化,2023年度,给予26家技术转移机构补助867.54万元,补助9家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119.74万元,共计987.28万元。
为提高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和水平,福建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建设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在自然科学研究职称系列增设技术经纪专业。首次开展全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员培训,福建及新疆近220名从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的相关人员参加,提升认定登记业务素质和水平。泉州市充分消化吸收此次培训的经验和知识,第一时间挖掘登记1项重大技术合同,登记金额达1.15亿元。
“技术合同成交额是福建科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从根本上来讲,这得益于福建持续优化提升的营商环境。”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针对重点人群,省科技厅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宣讲,推行“网上办”“邮寄办”便捷式服务,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一趟不用跑”等,在指导登记机构开展全覆盖宣传培训的同时,针对重点行业、领域和单位进行“点对点、一对一”精准辅导服务;同时,主动靠前,优化认定登记服务,提升服务效能,例如为福建重点石化项目第一时间组织开展重大技术合同联审,合同总金额超过29亿元,经登记企业约可申请免缴增值税1.7亿元,大大减轻了投入成本,为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记者手记
以机制创新掘开源头活水
福建技术合同成交额连续六年创新高。这一亮眼的成绩单,显示出福建科技成果转化蕴藏的巨大潜能,反映了市场对技术的强烈需求,而其背后是福建持续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不力、不畅的症结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诸多体制机制梗阻。近年来,福建牢牢抓住成果转化关键环节,促进成果供需对接,使科技成果转化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增强。比如,大力提升源头创新,提供源头供给,2019年以来,福建先后布局建设7家省创新实验室,已突破核心技术150项,成果转化200多项,创造了一大批具有市场价值的高水平成果。又如,针对大型科研院所少、高端创新资源不足、源头创新活力不强等短板,福建强化协同创新,搭建成果转化桥梁,拓展中国科学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促成中国科学院系统24家研究所的149项科技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
人才是第一资源。“十四五”以来,福建通过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行动,进一步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去年,确定11家高校院所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并建立科技成果决策容错免责机制,让广大科技人员吃下了“定心丸”,给高校院所带来创新活力,显示了福建打通成果转化的堵点难点的决心与信心。创新不问出身,福建自2020年启动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开展科研攻关试点以来,通过强化制度和经费保障,扩大“揭榜”项目覆盖面,增加成果转化项目等,加快集聚了高层次创新人才。
实现技术市场的全面繁荣,科技成果转化是源头和关键。日前,省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的通知》,强调积极推进全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全面铺开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等,随着下一步一系列配套实施方案的出台,必将有力促进“源头活水来”,推进福建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迈上新台阶。
(记者 李珂 通讯员 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