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女生“假装养娃存钱”走红:养娃是剧情,存钱是目的
正观新闻
2023-12-02 00:35:49
0

原标题:00后女生“假装养娃存钱”走红:养娃是剧情,存钱是目的

00后女生“假装养娃存钱”走红:养娃是剧情,存钱是目的

“今天你发现自己恶心想吐,加上两次大姨妈没来,于是看多了电视剧的你,大胆推测自己怀孕了,果断下单了验孕相关的的东西,为求准确,买了三份。此时,为了这个不确定存不存在的孩子,花费了30元左右。”

“玩家请往你的账户里+30元。”丁一郑重其事地将第一笔资金存进她的专属“养娃账户”,并给这个不存在的孩子煞有介事地起了名字:中文名小狗,英文名Tiki。

从确定孩子是否存在的三条验孕棒开始,到不知所措买下了第一瓶叶酸,再到决心留下孩子并给自己做了一顿鲫鱼豆腐汤补身体,根据故事发展,每笔账单的金额从10元到200元不等,每天更新。

假装怀孕的第150天,丁一为这场游戏专门设置的储蓄账户里,余额达到3823.88元。

这是年轻人攒钱的最新思路:开一张只进不出的卡,养一个虚拟的娃,选一位妈妈作为模仿对象,将怀孕及养育过程的全部花销存进这个账户,以达到强制储蓄的目的。

存不下钱 那试着“养”个娃吧

假装怀孕的想法来的很突然,决定也只不过花了一晚上时间。

四个月前的丁一,偶然刷到了一条讨论存钱养老可行性的视频,评论区中有人,自己开了一张只进不出的卡,然后从小区群里找了一个妈妈作为模仿对象,“比如XX妈妈说给XX报了围棋6000元,我就存6000元进去。”

这条评论把丁一的记忆拉回童年时刻,父母总在教育她的时候提到,“我们养你长大多辛苦”“我们为你花了多少钱”,家长无意间说出的话会刺伤一个小女孩敏感的内心,“我当时就感觉养小孩花不了多少钱,等我长大了,我也养一个。”

她决定成为一名“虚拟养娃存钱”博主。

第二天,丁一就将社交平台账号的名字改成了“假装养娃存钱”,并结合当时网络上非常火的“章鱼哥表情包”,发布了第一篇剧情帖子。

但2000年出生的丁一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的知识储备,她的剧情灵感多半来源于这些年看过的影视剧,这也是她认真考虑过后将孕龄定在三个月的原因,“因为电视剧里大多是这样,而且现实中很多明星也是三个月后才公布,我想是不是三个月后胎稳了才能对外讲。”

为了写出有意思的剧情,丁一几乎是费尽心思。“我没有男朋友,现在假装自己真的在怀孕,每天都要去了解知识,小宝宝第几天应该有什么样的变化、怀孕的妈妈会有什么变化、几周要去孕检、该给妈妈添些什么东西……”

有限的影视资源了解完全不够用,丁一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她微信读书的书架上摆满了《怀孕40周看这本就够了》、《怀孕一天一页》等孕期专业的科普书籍,每天下午5点钟构思剧情,6点钟开始动笔,7点钟之前是一定要编辑好定时发送的。

验孕棒30元、叶酸25元、产检300元、孕期书籍140元、补贴剂60元、安抚小玩偶25元......一个又一个具体的数字,让养娃这件尚且遥远的事,在丁一的游戏世界形成逐渐清晰的架构。

她不禁感慨道,“养娃真的太费钱了。”

假装怀孕的第十天,丁一发现自己的帖子“火”了,点赞和评论每天都是“99+”,粉丝数量也从几十瞬间涨到了几万,很多网友开始跟着她的剧情一起攒钱,不少人会在评论区晒出自己的转账截图,有些来得晚的人会一次存够金额,追上剧情的进度条。

“存够100万元就退休养老”

“假装养娃存钱”的剧情中,“假装养娃”是有趣的手段,“存钱”则是真实的指向目的。话题爆火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财务规划和储蓄。更多人意识到,储蓄,可能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毕业5年存款10万元是啥水平?”“26岁我的真实存款”……围绕“年轻人存款”的话题似乎总能上热搜,霸榜社交媒体。尤其是今年以来——“专家称年轻人不应该拼存款”“211女生毕业5年存款5000元”“存款6万元的我裸辞了”…… 关于年轻人储蓄的话题总是很容易引起社会热议。

在DT研究院今年6月发布的《2023年轻人存款调研报告》显示,存款不多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约五分之一的人存款在1万元以内,存款在1-5万元的占大多数。

而后浪研究所的一份数据调查显示,涵盖租房、通勤、日常支出等成本,其调查样本中超一半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每月生活开销在5000元以上,有26.6%的年轻人表示,每月花到10000元以上也是常有的事。

高额的生活成本,让年轻人在谈起存款这件事时,总是显得有点局促。对于大部分人来讲,想要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拥有一笔存款,必须要精打细算,“我们根本没有更多试错的成本和可以投资的富余资产。”一位网友在帖子下这样留言。

在丁一的剧情里,假装怀孕的150天,储蓄账户的余额是3823.88元,相比真实世界怀孕的费用来说,丁一存款的金额可能只是九牛一毛。

小红书爆火之后,丁一发现平台上诞生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假装养娃博主,有吃进口保健品住私立医院的“富养版”,也有根据不同分支剧情选择不同攒钱金额的“丰俭由人版”。

所以丁一会适当选择打折存款,“比如需要选购一个婴儿床,怎么可能只有30元,最少的也要一两百块,还有怀孕需要用的妊娠油,你不可能给自己只买50块钱一瓶的,肯定要买好一点的。”她告诉正观新闻记者,“妈妈说她怀孕的时候,可能一天要吃一盒两盒的草莓吃,真按照实际花销来存款的话,单这项一天就要好几百了。”

“我主要是为了适合我自己的经济状况,太贵了我就打折,便宜的我就按原价去存。”在丁一看来,存款的主要原因在于抵抗未知风险,“想要避免以后一旦发生什么事情,需要用钱的时候没有,其实就是备用金。”

“将孕期科普继续做下去”

存款贴发了一段时间之后,丁一有了新的感受——那些跟着她存钱的网友只是为了存钱,而非为了体验养娃的过程,“假装养娃只是他们用来哄自己存钱的方式而已”。

发现这一点,是在丁一开始做孕期科普之后。

第十篇帖子开始,丁一的账号关注度剧增,关于内容的争议和建议也多了起来,有怀孕的网友在评论区发言,指出她的剧情流程不对,“6周时应该检查胎心胎芽,建档要抽血,查甲状腺、叶酸、b超,总共花费得小一千”。

这让丁一感到气馁,她觉得自己不能够传播一些不正确的内容,“万一真的误导到别人?”那之后,丁一专门开了个书单,开始恶补怀孕知识,微信书架上摆满《怀孕40周看这本就够了》、《怀孕一天一页》等孕期科普,在之后的帖子里,她会把科普内容摘出来,做成图片发在每天的更新剧情中,“自从第十六天发了一些关于孕期的科普之后,就开始一直掉粉丝了。”

孕期科普帖

“其实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放孕期真实科普的内容上去。”丁一告诉记者,她的想法是受到网友的启发,“有一位怀孕的粉丝说我可以做这个内容,加上刚好我自己也有这个想法,然后第二天就实施了,实施之后粉丝就掉了几百个。”

但她还是决定冒着掉粉的风险将孕期科普继续做下去,小时候的丁一,听说妈妈生她时遭了很大的罪,“打了催产针,然后大出血啥的,生完我之后肚子里一直有血块,疼了很久。”当时对妈妈经历的痛苦没有太多清晰的认知,直到长大后,特别是对怀孕、生产的了解越来越多的时候,她才更加理解那种痛苦。

从后台数据看,丁一70%以上的粉丝年龄在18-24岁之间,基本上都是女孩子,和她年龄相仿。她发现很多人像她之前一样,对怀孕的了解实在太少,“还是希望那些以后要生小孩的人能真正了解怀孕的风险。”

“年轻人存款 越存越上瘾”

过去3年,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有了改变,为了存钱,年轻人几乎称得上费尽心思。

他们加入各种小组学习存钱方法,跟着父母一起消费降级,靠着能省则省的意志力坚持生活,甚至断掉自己的信用卡。

豆瓣的“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拥有六十多万名组员,大家在组里分享各种各样的攒钱大法。有人23天只花了135元,每天最大开销是6元公交车费;有人一台笔记本电脑用了10年,在第九年坏了,花了250元修理后又可以继续使用;有人一个月只花了300元,但发现靠节省攒钱还是太慢,一怒之下去找公司提了加薪。

丁一也曾经浏览过豆瓣小组的帖子,但她还没办法接受这种“生存需求后所有的钱都存起来”的极限性。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届年轻人存钱的原因更遥远,更模糊,环境与时代的变化以蝴蝶效应的方式作用在他们身上——DT研究院《2023年轻人存款调研报告》中显示,大部分年轻人存钱是为了获得安全感(65.6%)和应对意外(58.3%)。

存钱的后面永远跟着「然后呢」的疑问,存多少钱?为什么存钱?以及存钱之后要做什么?这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课题。

“假装养娃”之后,丁一对待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加充分地了解,或许以前不管是对于存款、结婚还是生育都没有较为明确的想法,但现在的她,是以一种非常谨慎的态度对待这几件事情,“不管是结婚还是生小孩,都不应该是理所当然,而是应该经过慎重思考的。”

备考待业一年在家的她,也在尝试迈入职场生活。结束了父母按月打款,生活不需要考虑柴米油盐,秉持着“钱花了可以再赚”的丁一第一次意识到心疼,“就开始心疼自己花出去的每一笔钱。”

“假装养娃存钱”之外,对待现实生活,丁一重新思考了储蓄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她不想给自己太大的存钱压力,但存钱这件事情是一定要提上日程的。

“旅行、养老、备用金都是需要的,考虑享受当下的同时也会为未来长远做打算。”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丁一为化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央批准:王成任宁波市委书记 日前,中共中央批准:王成同志任中共宁波市委书记。
凤凰晚报|白宫发言人谈比自己大... 今日人物【主持人问白宫发言人:你老公大你32岁,你在同龄人中找不到和你一样成熟的吧?】白宫发言人莱维...
在台日本作家:高市早苗言论暴露...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电 题:专访在台日本作家:高市早苗言论暴露其无知  赖当局迎合是误判中新社记者...
仔细看!这不是照片!长乐这位非...   一把刀,一张纸!长乐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以剪为笔创作出吴石将军剪纸肖像,缅怀革命先烈。
第四届福品博览会21日在榕开幕... 福州新闻网11月20日讯(记者 吴桦真 通讯员 福商宣)第四届福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福博会”)将于1...
王成任宁波市委书记 日前,中共中央批准:王成同志任中共宁波市委书记。(浙江之声记者何冰倩)
外交部:日本应该记住台湾是中国...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曹嘉玥、朱超)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历史上,日本曾...
商务部:日方不能指望一边伤害感...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倪浩】11月20日下午,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媒体提问称,据相关...
民航局拟加强残疾人航空运输保障... 民航局再出手加强残疾人航空运输保障能力。11月2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多家机场方面确认到,近日民航局运...
涉及上下班途中、居家工作等 这...   11月2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外发布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三),进一步解决...
联合国:该让伊拉克难民们回家了... 据凤凰卫视报道,联合国秘书长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哈桑,11月18日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北部举行的“中...
中国足协公布2026赛季竞赛日...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足协网站消息,为统筹国家队集训比赛、职业联赛、足协杯赛等相关竞赛事宜,中国足协...
主持人问白宫发言人:你老公大你... 白宫发言人莱维特今年28岁,是白宫史上最年轻的发言人。莱维特的丈夫大她32岁,这经常被外界议论。莱维...
中央决定:高杲任中国矿产资源集... 2025年11月20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受中央组织部领导委托,中央...
11月LPR报价出炉 1年期与...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5年11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
科普|流感高发期,校园如何防控... 近期流感已进入高发期学校和托幼机构人员密集室内活动多有助于流感病毒的传播校园流感怎么防控?请看这里↓...
福建发布生态产品目录 近日,省林业局、发改委、统计局联合印发通知,发布《福建省生态产品目录(2025年版)》。《目录》将全...
福州开展“封港清查”专项行动 福州开展“封港清查”专项行动覆盖全市沿海渔港 重点查处“三无”船舶等记者从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全...
危险信号!日本首次出口爱国者导... 据日本共同社11月19日报道,多名消息人士当天透露,日本政府完成向美国返销“爱国者”防空导弹。日媒此...
列车中途停靠292分钟,123... 近日,有网友发现从深圳开往重庆的D4982次列车在怀化南站会停留292分钟。对此,记者致电铁路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