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中国”系列丛书第十二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群众健康放在首位位置。 “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中国制定了新时期医疗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将建设健康中国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战略,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道路。
十年来,健康中国战略全面实施,人民健康得到充分保障。制定和修改基本医疗卫生促进法;制定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健康扶贫项目帮助近1000万因病返贫家庭脱贫;将爱国卫生运动纳入社会卫生治理的方方面面;文明、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日益流行;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
过去十年见证了人口长期均衡增长以及老年人和儿童健康状况的改善。生育政策得到细化。父母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夫妻生育三个孩子的政策相继实施。
同时,一系列扶持政策出台。中国实施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完善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
保障母婴安全的能力显着提高。中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远低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母婴核心健康指标进一步提高。
十年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服务可及性和可负担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医院以药品销售补贴医疗服务的做法已经结束。重点从“治疗疾病”转变为“改善健康”。
三明市医改经验得到推广。覆盖城乡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90%的家庭15分钟内到达就近的医疗机构。
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药品增加到685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个人承担的医疗费用比例下降到27.7%。
十年来,公共卫生保护网络不断巩固,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取得有效成效。中国消灭了疟疾,实现了遏制乙肝的目标,艾滋病的蔓延得到有效控制。
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尘肺病等重大职业病高发趋势得到遏制。血吸虫病疫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地方病防治三年行动目标如期实现。
面对百年来世界上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COVID-19,中国坚持“防止入境感染和国内死灰复燃”的总体战略和动态的零COVID政策。
中国根据形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国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充分展示了中国的精神、力量和责任感。
过去十年,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能力和质量不断提高。到2021年,中国卫生专业人员近1400万人,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其中技术人员占地面工作人员的72%。
中国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设立国家和地区医疗中心,推进城市和县域医疗卫生联合体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县级。现在全国50%的医院能够进行复杂的手术。
努力实现大病在省级区域内收治,常见病在市县医院收治,轻病在乡镇医疗机构就近收治。年人均医疗诊疗水平和住院率逐步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过去十年,中医药在创新中发展,让更多人更便捷地获得中医药服务,放心使用相关药物。
中国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着提升。中医药服务越来越公平、便捷、便捷。中国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医药。因此,TCM 现已在 196 个国家和地区推出。
过去十年,医学科技飞速发展,中国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一项专项计划为中国新药研发做出了贡献,从生产仿制药到创造新药。
另一个项目提高了快速有效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综合防控能力、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以实际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卫生合作,不断对外提供医疗援助,在抗击战中彰显中国构建全球卫生共同体的责任感对抗埃博拉病毒和 COVID-19 大流行。
总体而言,中国在过去十年中在医疗保健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此外,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国家进步带来的好处。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提高到78.2岁,实现历史性提高。
中国人的核心健康指标在中高收入国家中名列前茅。人民健康权得到保障,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中国将继续完善国家卫生政策,保障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夯实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健康基础。
版权业务记录器,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