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创始人
2025-11-17 05:19:21
0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鹬蚌相争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这则寓言所讲的故事。

  2、能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3、能自编自演课本剧。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重点目标

  知道寓言所讲的故事。

  难点目标

  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生猜。)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

  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先学故事,再学道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实施目标:

  (一)、初读。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他读的正确吗?

  3、读词:

  鹬

  “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呀?(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能比老师写得好!(实物投影展示两个。)

  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

  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夹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

  能把这四个词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夹鹬。)

  过度: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二)、读故事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鹬和蚌的话应该怎样读呀?

  2、同桌试着读一读。

  3、指一组读。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再指一组读,评读。

  4、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读。评价:从你的表情、动作老师看出来了……男女生读。

  5、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6、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三)、明道理

  1、问:谁还想读?谁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

  2、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人。)

  3、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看那组分工快,合作的好!

  4、指1组演。(要有所拓展,让渔夫说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谁说些什么?(指导:光批评他们也不行呀,还应该告诉他们错在哪。)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

  4、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5、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延伸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三、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四、作业:

  续写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心旷神怡"."无计可施"."肌肠辘辘"."反唇相讥""轻而易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祖国灿烂辉煌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时期,中国被分割成七个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对,这就是战国其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发生在七国时期的故事.播放课件:鹬蚌相争的故事.你感觉这个故事有趣吗?,那我们就一起学习25鹬蚌相争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理清课文的只要内容.

  2.沟划优美的语句多读几遍,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

  1.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环境怎么样?

  2.了解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朗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出河蚌的生气,鹬鸟的后悔.

  3.了解故事的发展情况.

  思考: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

  分角色朗读

  4.了解故事的结果.

  鹬蚌相争,结果怎么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习作能力及动笔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创编一个新故事。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介绍有关鹬和蚌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了解寓意。

  提问:1.鹬和蚌在争斗时都说了些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学习课文3、4句

  培养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鹬蚌相争时的语言。

  3.引导学生质疑。

  4.引导学生解疑,适时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朗读、理解、体会一些词句的含义。

  重点抓:“生气”、“豪不示弱”及“浩浩”等词语。

  方法:

  1.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并适当展开想像。

  2.播放鹬蚌相争时的激烈场面,创设读的情境。

  1.找出鹬蚌相争时的语言,读一读。

  2.针对这两句话提出不懂的问题。

  通过读、说、讨论解疑,深入理解词句的意思。

  1.观看动画片段,感受相争时激烈场面。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二)读全文

  回归整体,揭示寓意。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播放鹬蚌相争的动画片。

  2.提问: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

  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

  1.观看,体会当时的情景。

  2.自读全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创编故事

  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动笔习惯。

  1.提问:当渔夫悄悄地向它们走来时,它们怎样做就不会被渔夫捉去了。

  2.学生习作。

  3.请学生读创编的故事。

  1.创编故事。

  2.读故事。

  四、作业

  板书:

  鹬蚌相争

  鹬啄生气

  互不相让

  渔夫得利

  蚌夹豪不示弱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4个以上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课件出示《鹊蚌相争》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2.学生思考: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3-6自然段)

  2.精读3-6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一,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5)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鹊和蚌争论的自然段,同桌分角色朗读,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同桌讨论讨论,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大家解决。(理解: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力等。)

  (6)学生汇报。

  (7)齐读第3-6自然段。

  (8)试试看,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鹊蚌相争》讲给大家昕吗?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2、7、8自然段)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2、7、8自然段,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比比谁说得最棒!

  5.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鹊蚌相争的事情吗?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

  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

  4、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鹬蚌的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

  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

  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便宜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

  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

  4、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书写评价。

  作业:

  1、读课文。

  2、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二、听故事,了解课文内容

  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

  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这一部分。

  (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

  (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

  (5)出示小黑板:

  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服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

  (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

  (7)指导朗读。

  (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

  (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

  (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十分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

  (毫不费力)

  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全班反馈。

  (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分组说说故事。

  4、指名说故事。

  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讲解。

  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

  8、默读这一部分,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馈。

  四、拓展

  你现在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回答。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齐读课文。

  作业:

  1、读课文。

  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根据寓言解释“矛盾”。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

  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懂得懂得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矛与盾》,从这则寓言你明白一个什么道理?生回答。

  师:知道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师:念得真准,尤其是“鹬蚌”你也念准了,课题中“鹬”字最难写了,谁来讲一讲,你打算怎么样记住它的?

  生:我也有个好办法:“商”字摘掉帽,上面换个“矛”,右边站只“鸟”。就念“鹬”。

  生:把橘子的木换成鸟就是鹬

  师:你的方法非常简单,你俩都很会记生字。

  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故事是围绕哪个字展开情节的?生:“争”

  师:故事到底是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我们一探究竟。

  过渡;俗话说:“没有目标就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起跑线就无从规划自己的行程”,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也要有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请看大屏幕。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做事要权衡学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根据寓言解释“矛盾”。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发展学生合理想象。

  过渡:目标明确了,但要学好文言文首先要读通它,下面就让我们来读课文,看自主读识

  三、自主读识

  (1)、自由读课文,力争在短时间里读通、读正确课文。

  (2)、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课后生字。

  过渡:同学们读写非常认真,学习就得这样。下边我们就做个小游戏检测一下你的学习效果。快乐大转盘谁来转

  四、快乐大转盘——字词认读

  师:快乐大转盘谁会写?大家写

  生:快乐大转盘我来读?指名读。

  曝喙箝

  师:读的声音洪亮,语音标准。

  师:快乐大转盘谁会写?

  生:快乐大转盘我来写

  师:大家写

  蚌曝鹬喙译

  同桌对改。

  师:快乐大转盘谁会读?

  生:快乐大转盘我来读。指名读课文。

  同学们第一步你们掌握的太棒了,你们非常有能力,那就通过自己的力量和小组的力量去把这个故事读懂吗?请看合作读议,探究古文。

  五、合作读议,探究古文

  1、联系上下文,参考译文,弄懂这个故事的意思。有不懂的地方标出来,可以也可以向组内同学请教。

  2、你知道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吗?从哪里知道的?

  3、小组里有感情的朗读。

  4、选出代表准备汇报。

  注意:一定先自己学,时间为6分钟。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力强。

  六、展示成果,体验成功快乐

  过渡:各位小队员,代表选好了吗,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交流成果啊?哪一组代表敢第一个站起来读?

  师:他读的时候大家认真听,听他有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读完后请后边一组作评价。

  1、检查朗读情况,适当指导。

  一组比一组读的话,哪个小组把这篇古文的意思弄懂了?能把这个故事简单明白地讲给大家听吗?

  2.讲故事以检查学生是否读懂。前两项任务我们完成的很好,下面我们就来理清课文。

  3、归纳条理

  从课题《鹬蚌相争》看我们知道围绕“争”来讲的。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争的起因、过程、结果吗?从哪里知道的。

  以“我知道《鹬蚌相争》------是------,从课文这句话知道------”的句式说一说那么它们是怎样争的呢?

  生回答

  (1)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原因:为利害相关又各不相让。从课文这句话知道鹬啄蚌,蚌夹鹬

  (2)生: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过程: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师:你知道鹬和蚌为什么会这样说吗?

  生:鹬知道蚌要喝水,如果蚌不张开双壳,只能期待下雨,一连两天不下雨,蚌就会被渴死,鹬是抓住了蚌的弱点了。蚌也知道鹬挨上两天,它也会饿死,也抓住了鹬的弱点。

  师:你们了解了鹬蚌的知识,真是个注重积累的同学。

  有没有同学来来模仿一下怎么读这两句,找同学读一读鹬蚌相争的厉害劲儿。同学推荐两位灵牙利齿的同学来读一读这两句,语气要坚硬冲撞一些,读出气势汹汹,毫不退让的感觉。生读

  男生齐读。(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天立地的泰山。)

  女生读(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我好想看到了两者相争的情景)

  (3)我知道《鹬蚌相争》“争”的结果:它们俩都被渔夫捉走了。从课文这句话知道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小结:鹬想啄出蚌的肉,却被蚌夹住;蚌如果放开,就会被鹬吃掉,不敢放开。各自的处境也让他们发生了冲突,结果是二者捆绑在一起,,这给渔翁一个好机会,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斩获一蚌一鹬。

  4、看着大屏幕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评价事物,感悟道理

  1、对于渔翁来说大有收获,对于鹬与蚌来说就叫两败俱伤啊。

  (1)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都想从中的到利益而互不相让,结果谁也没有得上,却让渔翁捡了个大便宜。

  (2)、那你们认为鹬和蚌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鹬和蚌之间彼此争斗,不可调和;鹬和蚌各自的愿望与各自的处境互相冲突,无法解决。

  2、从两败俱伤的这个结果来看,受到教训鹬与蚌。

  鹬和蚌在不肯相舍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请同学们把你的话写在练习本上。

  生:鹬放开蚌的肉,蚌放开鹬的嘴。

  生: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让一步海阔天空,一味的互相钳制往往故此失比,让他人钻了空子。

  生: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

  师:这叫做把书读活了!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大家完全读懂了。

  3、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

  后人从这个故事提炼出了一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从它们所受到的这个教训,我们可以总结出: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让我们做一个心胸开阔的好少年。

  4、让我们敞开心扉再次走进课文。全体朗读‘

  上一节我们知道矛盾指的是言语和行为自相抵触的现象。这则语言的矛盾指的是什么呢?

  这节课的矛盾指的是为了保护某方面的利益而失去了其他的利益。

  过渡:故事我们学完了,哪一组能把故事复述下来,给你1分钟时间小组准备。

  小组叙述故事。

  小组表演

  师;两个小组表演的太精彩了,不仅把故事完整的再现,鹬和蚌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从中得到启发。

  八、请同学们看一段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战国的时候,秦国最强。它常常仗着自己的优势去侵略别的弱国。弱国之间,也常常互有摩擦。有一次,赵国声称要攻打燕国。当时,著名的游说之士苏秦,有个弟弟叫苏代,也很善于游说。苏代受燕王的委托,到赵国去劝阻赵王出兵。到了邯郸,苏代见到了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知道苏代是为燕国当说客来了,但明知故问:喂,苏代,你从燕国到我们赵国做什么来了?”“尊敬的大王,我给你讲故事来了。讲故事?他要讲什么故事呢?赵惠文王心中不禁一愣。苏代讲完了《鹬蚌相争》的故事后,然后严肃地对赵惠文王说:尊敬的大王,听说贵国要发兵攻打燕国。如果真的发兵,那么,两国相争的结果,恐怕要让秦国做渔人了。赵惠文觉得苏代的话有道理,便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你知道苏代用什么办法让赵惠文放弃了攻打燕国的打算?

  九、课堂检测

  千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2)班的孩子也得到一个深刻的教训:说话做事要权衡得失,互相谦让的道理,否则,就必然会造成可乘之机,让别人钻了空子,彼此都遭受灾难。让我们把这个教训继续流传,警示所有的人。我们一起来背课文。我们一起填一填

  十、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今天的故事,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事情你们都会====权衡得失、互相谦让。我们今天学的“鹬蚌相争”这样短小而生动的故事,故事中又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像这样的寓言故事还很多同学们可以去读读更多的寓言故事,给予自己的人生一定有很大的启发。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

  互不相让

  蚌

  权衡得失,相互谦让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踱步”“钳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4、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会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和自己从鹬蚌相争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个谜语。不过,这是几个画谜。认真地看,从每一张图中都能猜出一个成语来呢!

  (课件出示图画:滴水穿石、藕断丝连、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呀,都猜对了!瞧,电脑博士奖励我们一本书作为奖品。(课件出示一本书。)认真看,你发现了什么?

  (“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这回,你知道什么是寓言了吧?指名说或齐答。那你知道学习寓言要先学什么?再学什么?

  (先学故事,再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相争”写在下面。)

  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这则寓言,读准字音。

  2?同桌读,互相听一听,读得正确吗?

  3?读词记形:

  鹬:“鹬”是一个生字,而且非常不好记,不好写,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指名说)从这个字的字形我们就能知道——?“鹬”是一种鸟,瞧,(出示图),所以它是鸟字旁。左边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是“矛”字,下面不是“同”,可要仔细观察了,是同字框里加“八”“口”。认识了,也记住了。能在作业本上端端正正地写一个吗?别着急,先观察一下老师在田字格里写的这个字。相信你会比老师写得更好!

  蚌:从这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图,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啄: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钳:什么意思?做一做这个动作。能用这四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别着急,先快速地把课文浏览一下。(鹬啄蚌,蚌钳鹬。)

  (板书:啄钳)过渡: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鹬和蚌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

  (二)读故事。

  1、过渡:故事的发生都有时间、地点。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2段。

  (2)指名汇报。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迷人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

  (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

  2、了解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俗话说有果必有因,那么它们相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1)默读课文第3~5段,然后与周围同学交流在朗读中的发现。

  (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一种享受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河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3、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6~12段。

  (1)过渡:由此发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此时,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怎样的呢?哪几段进行了描写?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用“——”勾画句子(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久。

  (3)此时,在你们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吗?指名说: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

  (4)指名读9~12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或两人一组,边读边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再指派代表上台表演。课件(小黑板):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河蚌反唇相讥:“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让学生反复对读,感受它们的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引导学生从鹬蚌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5)猜一猜: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

  4、是这样吗?齐读第13、14段,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渔夫得利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怎么判断的?

  (三)明道理。

  1、发散思维,同桌说一说。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渔夫提走了鹬和蚌,心想:。这时的鹬和蚌垂头丧气,鹬心想:,蚌心想:。

  2、这则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合作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

  3、小结:课文在优美的景物描写、生动的语言描写、准确的行为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中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三、拓展延伸

  1、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这是原文,读一读吧!(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四、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作业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出示“鹬”图片)认识鹬。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学习概括: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

  (1)鹬生气了,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

  (4)比较:“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3、想一想: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4、回顾历史故事。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生举例)

  再读课文体会,注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

  四、创编故事

  师:“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五、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鹬蚌

  ↘↙

  相争

  (互不相让)

  ↓↓

  渔夫得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药老鼠 药老鼠药老鼠正文:药老鼠东风小学 二.一班 龚亮辉一天,我和爸爸在王家垅很快地就吃完了晚饭,你们知道...
语文自己试一试教学反思 语文自己试一试教学反思  《自己试一试》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文章讲的是一个科学家向孩子们提...
小学学作文600字 【精选】小学学作文600字合集五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
雪写景小学作文500字 雪写景小学作文500字集锦五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作文600字 我的生活少不了它作文600字(精选45篇)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
中国梦作文 中国梦作文1000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
工人安全主题征文 工人安全主题征文  安全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内容  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仅有一次。用距离来衡量,生与死只...
棒棒糖之旅作文 棒棒糖之旅作文  棒棒糖之旅河南省南阳油田第三小学502王丹 一天,我们照常上着数学辅导课,同学们都...
幸福其实很简单作文 幸福其实很简单作文(精选6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分水岭,是由中年级...
二十年后再相会作文 二十年后再相会作文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二十年了,昔日的小学同学早已各奔东西。打电话吧,联系不上——人...
未来的汽车作文 关于未来的汽车作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
小学想象作文500字 精选小学想象作文500字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
小学生的作文 小学生的作文(精选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
夏天 夏天夏天1夏天正文:夏天夏天 浙江省海宁市紫微小学 三(6)班 俞铮琦 夏天,不像春天那...
小学生优秀作文 精选小学生优秀作文(精选34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
小学学作文500字 【必备】小学学作文500字锦集5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
作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作文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
风的故事作文600字 风的故事作文600字(通用2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
小学四年级语文的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语文的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师有效开展工作的必要保证。下面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的上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