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赤峰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现代散文
创始人
2025-08-03 15:46:53
0

徜徉在赤峰灿烂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现代散文

  丙申猴年金秋十月,我走进了内蒙古赤峰的怀抱。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因为城区东北郊的英金河畔有一座赭红色山峰,所以命名为赤峰,蒙语称“乌兰哈达”。因境内广大区域未受过工业或城市污染,故保持着醉人的原生状态。这里有迷人的蓝天白云、玉龙白沙、湿地草场、碧清的湖水,有天苍苍野茫茫的粗旷,还有如诗如画梦幻般的日落……但真正让人心灵震撼的还是参观赤峰博物馆时所感受到那悠久、璀璨、厚重的历史文化。

  (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赤峰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北方文化的摇篮和中心。考古证明,赤峰地区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已经有10000余年的历史和8000年的文明史。8000年前,古老的兴隆洼人在这里建起了“华夏第一村”,播撒下了人类文明的第一颗火种;5000年前,红山文化在这里发祥,“中华第一龙”大型“c”型碧玉雕龙的出土举世震惊;4000年前,“草原第一城”在这里出现,草原青铜文化再一次令世人瞩目;1000年前,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这里建起了雄峙万里的大辽王朝。以后这里又相继出现了蒙元文化、明清佛教与见证满蒙和亲联盟、巩固边疆的王府文化等等,铸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

  赤峰是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富河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文化以及辽文化的发源地。从夏朝开始,先后有先商、山戎、东胡、匈奴、乌桓、库莫奚、契丹、女真、蒙古等诸多古代民族在这里游牧渔猎,繁衍生息。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给赤峰地区留下了大量的文化古迹,目前,全市发现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存共有6800余处,占内蒙古自治区的近一半,其中重要发现达16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共311处,其中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辽上京、辽中京、兴隆洼、大甸子、瓦缸窑、庆陵等7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4处,故赤峰是全国考古学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在这些文化遗存中出土了一大批尚玉、崇龙的彩陶、青铜文物。

  (二)美丽的神话,神奇威武的契丹族

  赤峰有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红山原名叫九女山,远古时,有九个仙女犯了天规,西王母大怒,于是九仙女惊慌失措,不小心打翻了胭脂盒,洒在了山上,因而出现了九个红色的山峰。还有一个神话反映了契丹族发祥于西拉沐沦河和老哈河流域。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威武的天神骑白马沿土河(今老哈河)向东而行,一个俊美的仙女驾青牛车沿潢水(西拉沐沦河)而下,二人相遇于两河交汇的'木叶山(今内蒙翁牛特旗海金山)下结为夫妻,生八子,后分八部,这便是传说中的契丹族始祖。从此一个崇尚狼图腾的新民族从神话中走出,为古代历史写下了崭新篇章。

  唐朝末期,契丹族在今赤峰境内崛起,辽王朝前后经历1200多年,共建五个京都,其中上京、中京在赤峰境内。鼎盛时期的大辽,疆域万里,东临日本海、西到阿尔泰山、北至外兴安岭和贝加尔湖、南到山西北部雁门关和河北中部,成为拥有中国半壁江山的大帝国。辽亡前夕,契丹皇族耶律大石率领十万余众,西迁到中亚地区建立了疆域面积超过400万平方公里的强大王朝“西辽”,史称“黑契丹”,至1218年被蒙古帝国所灭,又存在了98年。由于辽、西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以致亚欧大陆中部国家误以为整个中国都在契丹的统治之下,马可波罗游记里第一次向西方介绍东方时,就以契丹来命名中国,还因为契丹绘画、乐舞、建筑、书法、雕塑等艺术精妙绝伦,使俄罗斯及东欧(斯拉夫语系)至今称中国为Kitay(契丹)。

  (三)红山文化究竟隐藏了多少神秘元素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西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赤峰市郊的红山遗址而得名。西拉沐沦河或辽河,你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个母亲河吗?虽然目前学术界没有完全定性,但是红山文化的发现,使西拉沐沦河流域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可以并列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把原来以夏代为开端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而这1000年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因此,红山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五帝之一的黄帝最初是生活在西拉沐沦河流域吗?历史学教授雷广臻研究发现,中国古文献记载的黄帝图腾有熊、龙、龟、云、鸟等,而这些均有红山文化玉器与之对应。《史记》说:“黄帝为有熊。”班固编著的《白虎通义》也说:“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黄帝为姬姓,姬字从女从臣,而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的臣字,实际上当为熊的竖立形象,所以,姬字最早为熊的形象。在与赤峰山水相依、鸡犬相闻的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与凌源市交界处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古发掘中,不但出土了泥塑的熊下颚和熊掌残体,还出土了双熊头三孔玉器。《史记》说“轩辕,黄龙体”。闻一多先生认为,上古姬通女又通巳,而巳即是大蛇,这种大蛇又被人们称作龙,被黄帝部落奉为图腾。红山文化蛇形龙玉器,从兴隆洼、查海遗址的玉块,到翁牛特旗三星他拉遗址的玉龙,已经形成了一个系列。《国语》说“我姬氏出自天鼋”。郭沫若先生认为黄帝的图腾为天鼋,即神龟。在牛河梁遗址多次出土了神龟玉器和玉龟壳。红山文化的勾云形玉器,部分造型可能与云有关。《国语》记载,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有“人面鸟身者”,可能以鸟为图腾。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墓葬中,确实出土了玉鸟。这些图腾性玉器反映了5500年前红山先祖的生产、生活、生育和生灵情况,而玉龙、玉凤则是红山最尊崇的玉器。“龙凤”就是有熊氏黄帝之前北方早期农耕文明的见证。

  据史载,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有专家据此认为,当时的黄帝部族还带有浓厚的北方游牧和渔猎民族的习俗。而对黄帝率领的与炎帝作战的熊、羆、貔、貅等猛兽,一般认为是黄帝部族内以野兽为图腾的诸部落名称。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其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再联系到周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其地在今燕山南麓长城脚下,与辽西相邻。把牛河梁考古发现与古史传说相联系,于是有考古学家大胆猜测,牛河梁可能是黄帝时期文化的大本营,黄帝从辽河流域,甚至从牛河梁走向黄河流域。

  假如黄帝是来自北方的红山文化。可是,灿烂的红山文化却在距今5000年左右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黄帝和他的部落似乎一下子就从辽西大地人间蒸发了!等到此后接续的夏家店文明出现时,中间的文化断层长达整整1000年之久!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黄帝为何要离开生养他的故土?他去了哪里?解密版本、新异说法层出不穷,而最新的研究成果则倾向于“天灾说”。

  古岩画证实天灾导致迁徙。2011年8月,考古专家吴甲才在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发现的一幅史前岩画,这幅岩画磨刻在一块磁铁石上,包括18个造型奇特的符号,有人体符号、圆顶房屋和从天而降的携带“尾巴”的火球,还有人类迁徙的场景等。根据周边出土文物和岩画磨刻方式判断,这两幅可视可解的象形文字岩画处于红山文化晚期。据科学家研究得知,在距今5000年左右,地球北部曾被一颗天外彗星撞击。那时漫天飞舞陨石雨,陨石雨过后,地球气候剧烈波动,出现了一次长达600多年的全球降温期,学界称为“小冰期”。红山玉器专家任南先生说,在那个时代的辽河流域,也就是红山文化核心区的最高气温也就在5到10摄氏度间波动,大量生物因严寒灭绝,人类被迫南迁,已进入史前文明高峰的红山文明惨遭重创。这是否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黄帝部落南迁之“天灾说”呢?

  历史上传说黄帝战炎帝、战蚩尤,地点就在河北涿郡附近。黄帝部族之所以挺进中原,引发这场战争,就是灾害迫使黄帝部族南迁,到了原不属于自己的领地。但这次南迁的最直接后果,导致了红山和仰韶两大文明、黄帝和炎帝两大部族会聚中原,形成我们今天的华夏族。

  红山文化发现后的1983年秋天,在牛河梁绵延十几公里的群山上,考古人员发现了有规律分布的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群。经过碳十四测定,女神像的确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人们终于在长城外找到了中华民族一个更老的家!

  与黄帝相比,更早的传说中的人物有被称为“三皇”之一的女娲,也就是中华民族的母祖。而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众多发现中,很多居然都能与女娲的传说联系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一号地点女神殿中出土了一尊完整的与真人一样大的泥塑女神头像,和女神头像同时出土的还有6个大小不同的残体泥塑女性裸体群像。已出土的女神上臂塑件空腔内带有肢骨,因遭火焚多成灰渣,专家推测有可能是人骨。联系中亚曾有在人头骨涂泥成像的崇拜形式,牛河梁女神像有可能是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依据塑造出来的。那么,牛河梁女神像是否与传说中的“女娲氏”有关?古籍记载中,女娲的第一大功劳就是“搏黄土做人”。而牛河梁女神带有肢骨的塑件,与古籍记载有惊人的相似。

  红山女神的出现还让人想到了女娲的“采石补天”。史料记载,天崩地裂时“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龟足以立四极”。而在距离牛河梁女神庙一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人工夯筑起来的小土山,形状为圆锥形、小抹顶,考古专家将其称为中国的“金字塔”。“金字塔”顶部是炼铜遗址,有1500个炼红铜的坩埚,坩埚像现代人用的水桶一般大小。这个冶炼红铜的遗址,与传说中的女娲炼五色石情节十分吻合。对金字塔周围的墓葬进行挖掘的结果更令人称奇。一座积石冢的中心大墓里出土一具完整的男性骨架,头部两侧有两个大玉环,胸前佩有双龙相交的勾云形班次佩,头的上部有玉箍,腕部有镯,双手各握一玉龟,一雌一雄,相配成对。奇怪的是,玉龟无头无尾无足,浑然一体。这样的玉龟同样也出现在其他积石冢中,联想到古籍记载中女娲补天时“断龟足以立四极”的神话传说,人们没法不产生更多遐思之相应……

  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我们只能放飞联想的翅膀。女娲真的生活在牛河梁,并且用黄土捏了人和采石补天吗?假如没有那场重大浩劫的灾难,还能有红山和仰韶两大文明的碰撞吗?还会有华夏文明之说吗?

  从上古神话传说中走来,赤峰用万余年时间向世人诉说着早期农耕文明、早期青铜器文明、游牧文明、草原帝国文明……

  参观完赤峰博物馆,我突然发现自己已融化在这悠久璀璨的历史文化长河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梁衡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散文: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梁衡的散文,欢迎大家...
是你把我变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 是你把我变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散文  是你把我变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我说最美好的遇见就是遇见...
贺兰山中有一片绿草地散文 贺兰山中有一片绿草地散文  雪,好大的一场雪,纷纷扬扬下了整整两天两夜,整个宁夏平原连同这贺兰山都被...
拈朵笑意的花,看一段过往风光... 拈朵笑意的花,看一段过往风光伤感散文  季节渐深,春风化暖,隔年的往事,必然流泪。那春绮的枝头,又会...
不要错过眼前的美丽 不要错过眼前的美丽  很多美丽的遇见,都是在擦肩而过的瞬间。美食,美景,美丽的心情,相伴的人们。在一...
八月玉米香散文 八月玉米香散文(通用20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对作者主...
春天的花开散文 春天的花开散文  春天,这个充满奇迹的季节,有着莺歌燕语、有着生机勃勃的万物生长,有着生命的诞生……...
爱情,其实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网... 爱情,其实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网络散文  1.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对准备结婚的新人,整体相片时,新...
以当冬夜渐暖为题的精彩散文 以当冬夜渐暖为题的精彩散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
边走边唱经典散文 边走边唱经典散文  农村的田野是广阔的,在这广阔的田野小路上,必有三五个拔草的女孩走来,其中那个个子...
月叹相思梦醉清风的散文集 关于月叹相思梦醉清风的散文集  月儿,圆了又缺了;风儿,近了又远了。  抬头仰望,夜空一片澄澈,几颗...
一个人,一座城,等一个你 一个人,一座城,等一个你  一生之中,兜兜转转,跌跌撞撞,多少情事演变成了往昔,多少回忆藏在了不可言...
花如雪散文欣赏 花如雪散文欣赏  春天的樱花,总在一夜之间迅猛开放。突如其来。然后在清晨风中坠落,飘扬。没有依恋。在...
一曲琵琶语几多红颜殇散文 一曲琵琶语几多红颜殇散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我的打工时代散文 我的打工时代散文(精选19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过一些经典的散文吧?散文是一种常见...
夜寂-散文 夜寂-散文  是夜,有寂,没有风。夜,寂风,这是很久学会的。——-记  惯然于斑驳的夜,纵然凌乱,还...
遥望故乡抒情散文 遥望故乡抒情散文  我日思夜想的故乡啊,我遥望着你,遥望着你山头飘舞的白云,遥望着你秀水岸边的垂柳。...
蒜花情感散文 蒜花情感散文  母亲总有那么一道菜是孩子最难以忘怀的。就拿我的母亲来说吧,她做的蒜花,我觉得那是世界...
野百合也有春天抒情散文 野百合也有春天抒情散文  六月,花期如约而至,低矮灌木丛中,一株株野百合零星地点缀着葱郁的山坡。乳白...
情感散文:一串钥匙 情感散文:一串钥匙  在我的随身衣兜里,装着一串钥匙。这串钥匙不是我自己家的,而是姐姐家的。自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