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作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赏析
创始人
2025-07-05 20:32:03
0

杜甫作品《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赏析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膠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题解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杜甫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任命。十一月,杜甫从京城长安去奉先县(治所在今陕西蒲城)探家,安禄山恰在此时造反。杜甫经骊山时,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无从知晓,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骊山华清宫避寒享乐。久已积压在心头的政治危机感和大乱将临的预感,为沿途所见荣枯之异和到家后得知幼子饿死等事所激发,于是创作了这首名诗。

  全诗凡五百字,而其中叙述自京师出发,过骊山,就泾渭,抵奉先,不过数十字,其馀都是议论或感慨,因为题目毕竟是“咏怀”。作为杜甫五言古诗中的代表作,全诗所咏之怀,主题有二:一是叙说他素怀济世之志,却不得伸展,虽艰难困苦,仍不改初衷。二是对正在骊山行宫中肆意挥霍享乐的玄宗君臣提出责难,对社会上严重的贫富分化,及动乱的苗头表示了沉重的忧虑。全诗以“穷年忧黎元”为主线,标志着诗人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已经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杜甫困居长安十年生活与思想的总结,在艺术上也已达到纯熟境地。

  句解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开篇以“咏怀”起:我这个住在杜陵的布衣之士,年纪越来越大,心思反而越来越拙笨;我对自己的期许是多么愚蠢啊,竟然暗自比为后稷和契这两位贤臣。前两句是自谦之词,隐含怀才不遇之慨;后两句为自嘲之词,隐含自述生平大志之意。卑中有傲,怨中带愤,却表达得委婉曲折。

  杜甫的远祖杜预是杜陵人,杜甫在长安时,居住在杜陵东南的杜曲,所以他自称杜陵布衣。所谓“老大”,带有慨叹,因为杜甫当时才四十四岁。而“拙”,同样也是饱含辛酸的愤怨之词。“许身”,即自许,自期。“稷”,即后稷,尧时的贤臣,是教民播种五谷的农官。“契”,舜时的贤臣,任司徒,掌管教化,推行文化教育。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果然是大而无当,沦落失败了,但我明知定要失败,人就仍旧甘愿这样困苦地活到老。如果死了,那就罢了;倘若还未盖棺,还有一口气,我还是希望实现自己济世爱民的理想。

  “濩落”,原谓廓落或瓠落,即空廓而无用,大而无当,引申为沦落失意。“契阔”,指勤苦,劳苦。《新唐书·杜甫传》说:“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所以,为世俗所不容。志在圣贤事业,而不为人所理解,自然要沦落失意了。“觊豁”,希望能达到。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一年到头为百姓而忧伤,叹息之中,内心火辣辣地难过。自己的志向常被同学翁们所取笑,但理想之歌,却更加激昂高亢。诗人关心百姓疾苦,愿为民尽自己的一生,忧民情怀,感人至深。但当时却常为不知者所嘲笑,纵然如此,他还是矢志不移。这几句表现了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信念。“穷年”,终年,长年。“黎元”,指老百姓。“肠内热”,内心煎熬。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我不是没有隐逸江湖、浪迹天涯的志趣,不是不愿过那种潇洒自如、悠闲自在的生活;只是因为生逢尧舜一样圣明的君主,不忍心掉头而去,永远离开。这几句表现了诗人得君济民的志向,有积极用世的思想。“江海志”,指浪游天下,隐居不仕。“尧舜君”,对应着上文所说的稷与契。欲为稷契,就要下救黎元,上辅尧舜,这是全篇主旨所在。江海之士遗世自保,朝中之臣多有尸位素餐者,杜甫却始终忧国忧民,这是他的伟大精神所在,也是为人取笑,不被理解的原因。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既逢尧舜一样的圣主明君,当今朝廷中有的是撑拄巨厦的栋梁之材,难道说缺少我这一块料吗?即使如此,我还是像那向日葵始终跟着太阳转一样,因为物的本性是难以改变的。既然朝廷不少他一人,诗人却偏要跻身其中,这是进一步说明其积极用世之心。而将此归为天性,则其忠君爱国、匡国利民之情之志,实是坚不可移。“夺”,改变的意思。“葵藿”,向日葵花。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忠君爱国发乎天性,固然很好,是不是过于热衷功名呢?所以接下来予以自剖:回过头看一看,想一想,那些蝼蚁辈只知道经营自己的安乐窝;我为什么就羡慕那大鲸,总想在大海里游息?鲸鱼之志,而冠以“胡为”,这一正话反说,也是杜甫自嘲其拙。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从中我领悟了人生处世之道,特别耻于屈身拜谒权贵。也正因此,艰难困苦的生活延续至今,但我决不甘心被世俗的尘埃所湮没。杜甫悟出了什么“生理”呢?清何焯《义门读书记》说:“言自知不得不与蝼蚁争荣。”自己虽有用世之心,可是耻于奔走权门之路,落得埋没风尘。宋黄彻《溪诗话》评论说:“言志大术疏,未始阿附以借势也;为下士所笑,而浩歌自若,皇皇慕君,而雅志栖遁;既不合时,而又不少低屈。皆设疑互答,屡致意焉。非巨刃有余,孰能之乎?”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

  终究愧对巢父和许由这两位高士,我实在不能改变积极入世的.大节。只好沉饮,聊以自遣;放声歌唱,但还是忧愁难绝。“巢与由”,巢父和许由,是古代两位避世隐居的高士。这几句自伤抱志莫伸。即使耽误了生计,瞧不起蝼蚁之卑,也愧对巢由之高,但也不肯归隐。所以进退踯躅之际,只好沉饮自遣。

  开篇至此,诗人在回顾往事的万般感慨中,倾吐了不遇之悲和身世之感。以下写途经骊山的见闻和感想。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时当年末,百草凋零,猛烈的北风冻裂了高山岩石。天空阴云密布,寒气阴森。半夜时分,我从长安启程。严酷的霜雪,冻断了衣带;冻僵的手指,难以把它系上。凌晨时,路过骊山脚下,皇上的卧榻正设在高峻的山上。

  “天衢”,天空,一说天街。“骊山”,在长安东六十里处,山中有温泉,建有华清宫,为皇帝避寒之所。“嵽嵲”,高峻的山。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兵气弥天,崖谷路滑;每走一步,都提心吊胆。而行宫里的温泉池,却蒸腾着暖气,宫外的禁卫军密密麻麻,兵器如林,相互碰撞。通过这些叙述,不仅令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行旅风霜之苦,而且反衬出骊山华清宫内的暖意,使宫内宫外的苦乐之别形成强烈的反差。“郁律”,烟雾蒸腾貌。

  “蚩尤”,传说中的古代九黎族首领。以金作兵器,与黄帝战于涿鹿,决战时雾塞天地,失败被杀。这里以人代物,借指雾。蹴:踩;踏。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膠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骊山上的音乐惊天动地,君臣留在行宫里,通宵达旦地欢娱。被皇帝赐浴温泉的都是达官显贵,赐与宴饮的没有一个是平民百姓。这几句记述君臣在骊山的游乐之迹。“殷”,盛大,厚重。“膠葛”,深远广大的样子。“缨”,系冠的带子,以二组系于冠,结在颔下。“长缨”,这里代指达官显贵。“短褐”,乃贫贱者所穿,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朝廷分给臣子的丝绸织物,本是贫寒的女子织成;官吏们横征暴敛,鞭挞其夫,把它们进贡给宫廷。这四句是诗人有愤于统治者的耽乐害民,据实加以披露,语意沉痛。据史书记载,天宝八载,玄宗因为国库充实,视金帛如粪土,经常大量赏赐贵宠之家。“彤庭”,亦作彤廷。彤,朱红色。汉代宫廷,因以朱漆涂饰,故称,这里指代朝廷。“城阙”,京城的宫阙,指代首都长安。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皇上把一筐一筐的绢帛恩赐给群臣,本意是想奖励他们努力工作以使国家兴盛。作臣子的如果忽视这一道理,分帛而不分忧,那么皇上难道不是把这些东西白白扔掉了?黄生《杜诗说》评论说:“本讽朝廷赏赉无节,然但归咎臣下虚糜主上之赐,深得立言之体。“圣人”,是古代对皇帝的习惯称呼。“筐”,“篚”,都是盛物的竹器。“活”,犹苏醒,指代治理。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众多的官吏站满了朝廷,那些有良心的人见到这种单纯追求赏赐而不为国家分忧的现象,是应该感到后果可怕的。何况听说宫廷里的珍宝器物,都已流落到皇亲国戚的家里。

  诗人讥讽赏赐泛滥的同时,暗示出当时国库空虚的重要原因。“多士”句,照应上文的“当今廊庙具”。“卫霍”,卫青、霍去病,是汉代的外戚。此指杨氏贵族。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想那厅堂之上,杨氏姐妹在翩翩起舞,透过轻烟一样的舞衣,洁白的肌肤依约可见。宾客穿着轻暖的貂皮大衣,激昂的管乐和清细的弦乐一曲接一曲。由文武百官,到中枢大内,再到皇帝宠妃,诗人一步逼紧一步,言其享乐生活,虽未直言皇帝,其情可想而知。“神仙”,舞女歌伎的代称,这里指虢国夫人或杨玉环。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酒宴间,劝宾客品味驼蹄羹,饭后又端上一盘盘霜橙和香橘。豪门之家酒肉堆积变了味,宫外路上横陈着冻死者的尸骨。咫尺之间就有如此的荣枯之异,我的心惆怅之极,实在无法再细说什么!“朱门”一联,形象而凝炼,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以议论入诗,大大提高了诗的思想性,既深刻地揭露了唐代剥削制度的本质特征,戳穿了封建盛世虚幻的帷幕,又是整个社会贫富悬殊对立的典型概括。

  “朱门”,古代王侯以朱红涂户,这里代指贵族之家。“荣”,指门第高贵,钱财众多,申说上面朱门之尊荣,“枯”,指低贱贫困,申说上面的“路有冻死骨”。咫,周制八寸为咫,相当于今制市尺六寸多。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以下写诗人继续北上辛苦跋涉的情状及到家后的境况。向北行进,来到泾渭二水会合处,渡口移动了位置,只好改道寻找。找到新的渡口却又无船可渡,只见层层冰块从西面漂流而下,放眼望去,上游的冰凌像山一样高,仿佛是崆峒山顺水漂来,真担心会撞断天柱啊!

  “官渡”句,官府在泾、渭二水的汇合处昭应(今陕西临潼)设渡口,因水势不定,渡口常移。“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平凉县西,泾河发源于此山。诗人以水势和“天柱折”这一典故,隐喻当时国家形势的危急,寓意深刻。“天柱折”,典出《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幸好桥梁没有断裂,但是支柱已然窸窣作响。行旅之人相互搀扶着走在上面,真担心不能平安通过这么宽的河面。“河梁”,河桥。“窸窣”,动摇之声。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老妻寄居在异地他乡,严冬的风雪隔断了一家十口。身为妻夫子父,谁能长期不顾及他们?我希望前往与他们共受饥寒。“寄”,客居。“异县”,指奉先县。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刚一进门就听到嚎啕痛哭,原来我的小儿已被活活饿死。我岂能忍住哀痛,街坊邻居也为此而呜咽流泪。所感愧的是我作为孩子的父亲,能生不能养,致使这小小生命竟因无食而夭折。哪里料到眼下大秋刚过,我们贫苦人家仍然不免于意外的悲伤!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我们这样的人家是免交租税的,也是不用去当兵的,然而思量自身的经历,是这样的辛酸,至于一般的平民百姓,他们的日子当然是更为动荡不安。诗人由自己的不幸看到社会的普遍不幸,不仅见出推己及人的“仁者之心”,而且在“平人”的扰乱不安中,透出一触即发的社会危机。“抚迹”,犹抚事。“平人”,即平民,唐人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改“民”为“人”。“骚屑”,骚动不安。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我默默地思虑那些失去产业的人,还有那些扔下一家老小远戍边塞的士兵。我的忧思啊,与高耸入云的终南山齐巅,像汹涌无边的大海,广漠无涯,无法收敛。

  富于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杜甫,将个人的命运同时代的苦难纠结在一起,从自身的遭遇联想到更多的人、更普遍的社会问题。前两句以悯乱收束,后两句以咏怀总结,身世之患深矣。我之忧尚且如此,推己及人,则下民与戍卒之忧,又有远甚于我的,真是百端交集,所以说“齐终南”,“不可掇”。“终南”,山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澒洞”,相连无际,广漠无边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忧愁。“掇”,拾取、收拾之意。

  评解

  此为杜甫诗史巨篇,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高度评价这篇作品,说:“是为集中开头大文章,老杜平生大本领,须用一片大魄力读去。……通篇只是三大段,首明赍志去国之情,中慨君臣耽乐之失,末述到家哀苦之感,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张溍更称赞这首诗是“文之至者,止见精神,不见语言,此五百字,真恳切到淋漓沉痛,俱是精神,何处见有语言。”

  这首诗以诗人所经过的路线为纲,所见所闻为目,首句至“愁绝”句,是自叙其志向,虽然落魄不遇,仍希望实现济世的理想。“岁暮”至“再述”,叙述沿途所见宴游之事,所闻奢靡之风,以感切时政。“北辕”至最末,叙述历险赴家,而有幼子饥死之惨剧,念及穷民,而忧及国事。

  全篇言言深切,字字沉痛,感时忧国,披写满怀,有千里一曲之势,而笔笔顿挫,一曲中又有无数波折。用今天大家常用的话说,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沉郁顿挫,这也是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杜甫是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婉转。诗中先叙抱负之落空,仕既不成,隐又不遂,中间四句一转,感情波澜起伏,待到郁勃不平之气要爆发出来,却又撇开个人的不平,转入对骊山的描写。由骊山上的奢靡生活,写到贫富悬殊,不平愤懑之情似乎又是要喷薄而出了,但是没有,感情回旋,变成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深沉叹息。至“幼子饿已卒”,悲痛欲绝的感情,看来似乎要难以自制了,最后由个人的悲痛转为对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无穷的余韵。

  词句注释

  1.杜陵:地名,在长安城东南,杜甫祖籍杜陵。因此杜甫常自称少陵野老或杜陵布衣。布衣:平民。此时杜甫虽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一八品小官,但仍自称布农。

  2.老大:年龄大。杜甫此时已四十四岁。拙:笨拙。这句说年龄越大,越不能屈志随俗;同时亦有自嘲老大无成之意。

  3.许身:自期、自许。一何愚:多么愚腐。

  4.稷与契: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大臣,稷是周代祖先,教百姓种植五谷;契是殷代祖先,掌管文化教育。

  5.濩(hù)落:即廓落,大而无用的意思。

  6.契阔:辛勤劳苦。

  7.盖棺:指死亡。

  8.觊豁:希望达到。

  9.穷年:终年。黎元:老百姓。

  10.肠内热:内心焦急,忧心如焚。

  11.弥:更加,越发。

  12.江海志:隐居之志。

  13.萧洒送日月:自由自在地生活。萧洒,同“潇洒”。

  14.尧舜君:此以尧舜比唐玄宗。

  15.廊庙具:治国之人才。

  16.葵藿:葵是葵菜;藿是豆叶。

  17.顾:想一想。蝼蚁辈:比喻那些钻营利禄的人。

  18.胡为:为何?大鲸:比喻有远大理想者。

  19.辄:就,常常。拟:想要。偃溟渤:到大海中去。

  20.以兹误生理:因为这份理想而误了生计。误,一作“悟”。

  21.干谒:求见权贵。

  22.兀兀:穷困劳碌的样子。

  23.巢与由:巢父、许由都是尧时的隐士。

  24.沉饮聊自遣:姑且痛饮,自我排遣。

  25.天衢:天空。峥嵘:原是形容山势,这里用来形容阴云密布。

  26.客子:此为杜甫自称。发:出发。

  27.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县南。

  28.嵽(dì)嵲(niè):形容山高,此指骊山。

  29.蚩尤:传说中黄帝时的诸侯。黄帝与蚩尤作战,蚩尤作大雾以迷惑对方。这里以蚩尤代指大雾。

  30.蹴蹋:一作“蹴踏”,踩,踏。

  31.瑶池:传说中西王母与周穆王宴会的地方。此指骊山温泉。气郁律:温泉热气蒸腾。

  32.羽林:皇帝的禁卫军,摩戛:武器相撞击。

  33.殷:充满。樛(jiū)嶱(kě):即“胶葛”,山石高峻貌。这句指乐声震动山冈。

  34.长缨:指权贵。缨,帽带。

  35.短褐:粗布短袄,此指平民。

  36.彤庭:朝廷。

  37.圣人:指皇帝。筐篚:两种盛物的竹器。古代皇帝以筐、篚盛布帛赏赐群臣。

  38.“臣如”两句:意为臣子如果忽视此理,那么皇帝的赏赐不是白费了吗?

  39.“多士”两句:意为朝臣众多,其中的仁者应当惶恐不安地尽心为国。

  40.内金盘:宫中皇帝御用的金盘。

  41.卫、霍:指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的亲戚。这里喻指杨贵妃的从兄、权臣杨国忠。

  42.中堂:指杨氏家族的庭堂。舞神仙:像神仙一样的美女在翩翩起舞。

  43.烟雾:形容美女所穿的如烟如雾的薄薄的纱衣。玉质:指美人的肌肤。

  44.煖(nuǎn):同“暖”。

  45.臭:通“嗅”,古意为气味。

  46.荣枯:繁荣、枯萎。此喻朱门的豪华生活和路边冻死的尸骨。

  47.惆怅:此言感慨、难过。

  48.北辕:车向北行。杜甫自长安至蒲城,沿渭水东走,再折向北行。泾渭:二水名,在陕西临潼境内汇合。

  49.官渡:官设的渡口。

  50.高崒(zú)兀:河中的浮冰突兀成群。

  51.崆峒:山名,在今甘肃省岷县。

  52.天柱:古代神话说,天的四角都有柱子支撑,叫天柱。这句形容冰水汹涌,仿佛共工头触不周山,使人有天崩地塌之感。表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心。

  53.河梁:桥。坼:断裂。

  54.枝撑:桥的支柱。窸窣:象声词,木桥振动的声音。

  55.行旅相攀援:行路的人们相互攀扶。

  56.异县:指奉先县。

  57.十口隔风雪:杜甫一家十口分居两地,为风雪所阻隔。

  58.庶:希望。

  59.宁:岂能,哪能。舍:割舍。

  60.贫窭(jù):贫穷。仓卒:此指意外的不幸。

  61.名不隶征伐:此句自言名属“士人”,可按国家规定免征赋税和兵役、劳役。杜甫时任右卫卒府兵曹参军,享有豁免租税和兵役之权。

  62.抚迹:犹抚事,指上幼子饿死事。犹:尚且如此。

  63.平人固骚屑:平民百姓本来就免不了赋役的烦恼。平人,平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民”为“人”。

  64.失业徒:失去产业的人们。

  65.忧端齐终南:忧虑的情怀像终南山那样沉重。

  66.澒(hòng)洞:广大的样子。掇:收拾,引申为止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题下原注:“天宝十四载十月初作。”杜甫在长安十年后始被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是一个看管兵甲器仗的小官。担此任不久,即在天宝十四载(755年)的十月、十一月之间,他由长安往奉先县(今陕西蒲城)探望妻儿,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十月,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华清宫避寒,十一月,安禄山即举兵造反。杜甫途经骊山时,玄宗、贵妃正在大玩特玩,殊不知安禄山已在范阳起兵反叛,闹得不可开交。只是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没有传到长安。“安史之乱”是唐朝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从此李唐王朝一蹶不振。杜甫在长安根据十载长安生活和这次途中的见闻,敏锐地感到国家的危机已迫在眉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杜审言之孙。唐开元年间后期,举进士不第。唐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作品,显示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代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苏轼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苏轼的意思  惠崇春江晚景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下面就随...
学习读书的诗句 学习读书的诗句  学习读书的诗句有哪些?章学诚说过:“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每...
蝶恋花晏殊 有关蝶恋花晏殊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是宋代文学家晏殊的词作。此词写深秋怀人。下面是小编收集整...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的...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的意思: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
古诗绝句《夏日山中》译文及赏... 古诗绝句《夏日山中》译文及赏析  《夏日山中》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
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
陶渊明的田园诗 关于陶渊明的田园诗  大致在魏晋以前,以儒家学说为核心,中国人一直相信人类和自然界都处于有意志的“天...
《咏舞》古诗词鉴赏 《咏舞》古诗词鉴赏  古诗原文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诗文赏析 ...
赞颂小草的诗句 赞颂小草的诗句  草盛豆苗稀。赞颂小草的诗句 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  七.道狭草...
中外经典爱情诗集 中外经典爱情诗集  引导语: 以下是yjbys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中外经典爱情诗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还...
形容雪后的景色的诗句 形容雪后的景色的诗句  各位同学们是怎么样写雪景的?我们看看下面的形容雪后的景色的`诗句,看看人家是...
雨霖铃柳永全文及翻译 雨霖铃柳永全文及翻译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词作。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
古人描写春节的诗句 古人描写春节的诗句  1、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2、今年元夜时,月与...
贾平凹散文《荒野地》 贾平凹散文《荒野地》  这原本是庄稼地,却生长了一片荒草。荒草一人余高,繁荣得蓬勃健美。月夜下没有风...
赞美金湖诗句 赞美金湖诗句  峡东多胜景,  枝江有大湖。  如楚玉镶嵌福地仙境,  依傍大江熠熠生辉。  泱泱荡...
中秋节对亲人表达思念的诗句 中秋节对亲人表达思念的诗句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节奏上...
描写树木小草的诗句 描写树木小草的诗句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  1.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
六朝旧事随流水 “六朝旧事随流水”出处 出自 宋代 王安石 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随流水”平仄韵脚 拼音:...
赞美母亲的感人诗歌 赞美母亲的感人诗歌  ----谨以此诗献给天下伟大的母亲!  在我的躯体里,  携带着您的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