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无题》原文赏析
创始人
2025-07-05 20:31:16
0

李商隐《无题》原文赏析

  《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一首爱情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无题》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一: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赏析二:

  此诗首联以缠绵悱恻的爱情落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在聚散两依依中突出别离的苦痛。“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督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东风”点明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追求;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可见这对恋人的爱情生活是多么艰难和辛酸。第二句则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何以堪。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颔联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像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自君之出矣》)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下句,“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直接写出年轻女子寒夜相思的悲凉情境,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会感觉月光的刺骨清寒。细腻地描写对方的'愁苦,可见诗人对女方的体贴入微,也就更加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深挚。

  尾联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这就是其内容。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评析】:

  这也是艳情诗,是回忆前情的。诗写一位闭锁深闺的女子追求爱情而失望的痛苦。开首从眼前景致说起,再以物为喻;金蟾虽坚香烟可入;井水虽深,辘轳可汲,我岂无隙可乘?接着用贾氏窥帘,幸而缘合,宓妃留枕,终属梦想的典故,说明相聚皆成幻梦,归结出莫再相思,以免自讨苦吃的意念,创出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

  全诗善于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把抽象的幽思和爱情形象化,显示了美好爱情的被毁灭,使诗歌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创作背景

  说法一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出生于河南省沁阳。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河南省济源市西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说法二

  这首诗当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李商隐原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府任判官。大中五年(851)春,卢弘止病死,李商隐便从徐州回长安。这时,牛僧孺一派当权,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任宰相兼礼部尚书。李商隐年轻时曾和令狐绹一起向他父亲学习讲究对偶铺陈词藻的骈文,开成二年(837)上京应考承令狐绹力荐而中进士第,李商隐和令狐绹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后来因为李商隐到了王茂元幕府并成了他的女婿,被认为是李德裕党人而致疏远,仕途坎坷,特别是到了晚期,更是过着游幕生活。在卢弘止幕府从事不久,卢弘止便死去,李商隐又失去倚附,所以回京后便向令狐绹请求推荐,写了几首《无题》诗陈情。此诗就是其中之一。有人认为是写失恋后的绵绵情思的,这一说法也有道理,因为统篇是从一方思念另一方的爱情着眼。但从全诗看,是女方对男方的思念,因此这不是写诗人自己过去的失恋之事。再从当时的心境看,他刚刚失去工作,急需谋求一个新的职务,所以也少有写人家失恋的兴致。因此,有人不同意“失恋”说,而认为是向令狐绹陈情。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唐文宗年号,836—840)年间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赞美金湖诗句 赞美金湖诗句  峡东多胜景,  枝江有大湖。  如楚玉镶嵌福地仙境,  依傍大江熠熠生辉。  泱泱荡...
中秋节对亲人表达思念的诗句 中秋节对亲人表达思念的诗句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句吧,诗句节奏上...
描写树木小草的诗句 描写树木小草的诗句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 ...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 七年级语文必背古诗  1.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
六朝旧事随流水 “六朝旧事随流水”出处 出自 宋代 王安石 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六朝旧事随流水”平仄韵脚 拼音:...
赞美母亲的感人诗歌 赞美母亲的感人诗歌  ----谨以此诗献给天下伟大的母亲!  在我的躯体里,  携带着您的血液,  ...
爱的优秀诗歌 关于爱的优秀诗歌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节奏...
朦胧派诗歌 朦胧派诗歌  《黄昏》  这时已听不到  太阳有力的爪子  在地上行走  这时是昏暗的  这时正是黄...
诗歌《踏雪泥暮春雨》 诗歌《踏雪泥暮春雨》  雪国前行风万里,  春雨季节暖心田。  炊烟袅袅显村落,  赠我衣襟遮风寒。...
我们的明天诗歌 我们的明天诗歌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
长安花诗歌欣赏 长安花诗歌欣赏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
2023母亲节赞美母亲的诗歌... 每年的5月份就是母亲节,母亲节是除去三八妇女节以为唯一一个属于女性的节日,你知道母亲节诗歌有哪些吗?...
清明节诗会诗歌 清明节诗会诗歌(3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很是熟悉吧,诗歌节奏上...
说声再见现代诗歌 说声再见现代诗歌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
泰戈尔诗歌 泰戈尔诗歌推荐  1、泰戈尔简介:印度文学巨匠,一九一三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生创作了五十多部诗集,...
海子诗歌 海子诗歌精选  《讯问》  在青麦地上跑着  雪和太阳的光芒  诗人 你无力偿还  麦地和光芒的情义...
不说永远,也不说再见诗歌 不说永远,也不说再见诗歌  六月的天空,  湛蓝。  心事,  沿紫藤的脉络悄悄蔓延,  把你的名字...
七夕朗诵诗歌 七夕朗诵诗歌(精选10首)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
布谷鸟的诗歌 布谷鸟的诗歌布谷鸟的诗歌1  你唱醒了初夏的五月  歌声在山尖和田园上空回荡  你的激情唱尽了诗国里...
有关父亲的现代诗歌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那么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