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原文及译文
创始人
2025-07-04 07:16:41
0

《月夜》原文及译文

  基于格律来讲,把古诗文分成近体诗文和古体诗文,其中近体诗文也叫做今体诗,而古体诗文则可以叫做古风或古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月夜》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夜》原文:

  刘方平〔唐代〕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月夜》译文:

  夜静更深,朦胧的斜月撒下点点清辉,映照着家家户户。夜空中,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

  今夜出乎意料的感觉到了初春暖意,还听得春虫叫声穿透绿色窗纱。

  《月夜》赏析:

  唐诗中,以春和月为题的不少。或咏春景而感怀,或望明月而生情思。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此诗首揭“更深”二字,为以下景色的描绘确定了基调,也给全诗笼罩一种特殊氛围。“月色半人家”是“更深”二字的具体化,接下的一句“北斗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两句一起造成春夜的静穆,意境深邃。月光半照,是因为月轮西斜,诗以星斗阑干为映衬,这就构成两句之间的内在关联。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正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从虫介之微而知寒暖之候,说明诗人有着深厚的乡村生活的根柢。因此。这两句非一般人所能道。没有长期乡村生活经验的人固然说不出;便是生活在乡村,也并非人人都说得出来。今夜虫鸣,究竟是第一回还是第几回,谁去注意它,这须得有心人,还应该有一颗诗心。一个“新”字,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

  “春气暖”自“今夜”始,表明对节候变化十分敏感,“偏知”一语洋溢着自得之情。写隔窗听到虫声,用“透”。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窗纱的绿色,夜晚是看不出的'。这绿意来自诗人内心的盎然春意。至此,我们就可以明白:诗人之所以不描写作为春天表征的鲜明的外在景观。而是借助深夜景色气氛来烘托诗的意境,就是因为这诗得之于诗人的内心。

  诗人是以一颗纯净的心灵体察自然界的细微变化的。诗的前二句写景物,不着一丝春的色彩.却暗中关合春意,颇具蕴藉之致。第三句的“春气暖”。结句的“虫声”,“绿窗纱”互为映发。于是春意俱足。但这声与色,仍从“意”(感觉)中来。诗人并非唯从“虫声”才知道春气已暖,“春气暖”是诗人对“今夜”的细微感觉,而“虫声”只是与其感觉冥合的一个物候。因此,诗的意蕴是深厚的。构思的新颖别致,决定于感受的独特。唐代田园诗成为一个重要流派,也不乏名家。然而。能仿佛陶诗一二者并不多见。象本诗这样深得陶体真趣的。就更为寥寥。至于说本诗有无隐微之情的寄托,于字面无证,不好去穿凿。

  作者简介:

  刘方平(758年前后在世),唐朝河南洛阳人。匈奴族。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又欲从军,均未如意,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工诗,善画山水。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其诗多写闺情、乡思,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拓展:《月夜》鉴赏

  月夜/夜月

  作者: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译文

  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那被树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

  月夜

  作者: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白话译文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月光照你我尽把泪痕擦干。

  作品鉴赏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颈联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出处 出自 近代 毛泽东 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
望月思乡的古诗 望月思乡的古诗大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
南宋诗人陆游示儿古诗翻译 南宋诗人陆游示儿古诗翻译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诗人的绝笔。南宋诗人陆游示儿...
《女人的快乐》诗歌 《女人的快乐》诗歌  女人的快乐很简单  女人一辈子图个啥  无非是老公的疼爱  儿女的顺随  家庭...
同样璀璨的天空诗歌 同样璀璨的天空诗歌  1.用指尖触摸的世界  你的世界里  只有单调的黑色  这化不开的浓墨  恣意...
乡村女人诗歌 乡村女人诗歌  当夜色还没有褪去她神秘的大衣  你便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  把你的辛劳与善良、把你的爱...
教师节感恩老师的诗歌介绍 教师节感恩老师的诗歌介绍  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教师节感恩老师的诗歌...
新年诗会朗诵诗歌 新年诗会朗诵诗歌  新年,即一年的第一天,为世界多数国家通行的节日。世界各国,特别是古代都有不同的日...
描写校园的诗歌 描写校园的诗歌(精选13首)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以强烈的节...
受伤的心-诗歌欣赏 受伤的心-诗歌欣赏  我看见天空很蓝,很蓝,受伤的心。  我徘徊在原地,  走啊,走;  走啊,走;...
相思误现代诗歌 相思误现代诗歌  似水流年,锦瑟无端,  那一季的南国红豆,  在三月的柔暖春风里,  开放的绚丽妖...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 纳兰性德诗词《长相思》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
母亲的诗歌 母亲的诗歌(精选32首)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用...
化石吟课文经典教案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下面是化石吟课文经典教案...
陈昊苏为父赋诗表深情诗歌 陈昊苏为父赋诗表深情诗歌  【陈毅元帅赞歌】  英雄奋起少年时,远跨重洋赴泰西。  国际红旗飘万里,...
经典青春励志诗歌 经典青春励志诗歌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诗歌吧,诗歌富于音乐美,语句一...
妙恋诗歌 妙恋诗歌  小小的果粒,  小小的瓶,  小小的果粒瓶中游。  小小的我,  望着小小的瓶,  思绪...
思念的滋味诗歌 思念的滋味诗歌  那天,望着你远去的背影,  我的心里充满了忧伤。  你转身到回眸的瞬间,  定格成...
现代诗歌何其芳《预言》 现代诗歌何其芳《预言》  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
优秀诗歌欣赏 优秀诗歌欣赏精选  【雾中花】浓雾从中独迷茫,孤身漫步妙堤上。花丛深处独赏花,妙品隐君秀何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