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
创始人
2025-07-02 12:47:29
0

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

  《介之推不言禄》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终老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介之推不言禄原文阅读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 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 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 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 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 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 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 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象 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注释

  1、介之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2、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3、赏:赐有功也。

  4、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

  5、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6、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7、置:立。

  8、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

  9、诬:欺骗。

  10、下义其罪:义,善也。言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而下反以为善也。

  11、上赏其奸:奸,伪也。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而上反以此赐也。

  12、蒙:欺骗。

  13、盍:何不。

  14、怼(duì):怨恨。

  15、尤:罪过。

  16、文:花纹,装饰。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

  17、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18、田:祭田。

  19、志:记载。

  20、旌:表彰。

  创作背景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发生内讧,公子重耳出逃至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齐国,途中没有吃的,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饥。重耳咽不下野菜,侍从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瘤一拐,经过追问才明白经过,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重耳对跟随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也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样会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此文即为记叙介之推决定隐居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赏析

  故事有头有尾,结构完整,叙事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这是《左传》文学艺术特色之一。介之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在外长达十九年,曾割股之肉给晋文公充饥,但在回国后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向晋文公索取封赏,而是超然隐遁,可谓高人。此文通过介之推与其母的对话来表白介之推的心迹,颂扬了他不居功孤高自守的品德。全文共一百九十四字,却生动地刻画出功成身退、正直清高的介之推形象。介之推认为君王上应天命,功臣不应邀功请赏,这一出世高蹈的思想,成为后世清高淡泊的隐士所奉行的准则。

  全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事写人,主要通过介之推母子的三次对答,细致入微、系统完整地揭示了介之推不言禄、隐而死的前因后果,再现了他在仕与隐、进与退之间抉择、徘徊的心路历程。介之推选择隐,直接起因是“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但是如果仅凭这个原因,那么介之推未免也太过意气用事,逞一时之气而不能做到真隐。实际上,其深层的原因则是他认为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天实置之”,而晋国从亡大臣却“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晋文公又赏罚不明,所以这时朝政是“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即是说晋国此时是“无道”,因此介子推选择了隐。有其心不见得有其行,他的母亲曾三次设问试探。开始他言辞过激,只批评他人;第二次他语言明快,反躬自省;第三次语言缓和,将是非名利置之度外。他的母亲由怀疑到相信,最后尊重、支持他的选择。三次设问,从为文的角度看是故作波澜,从言行的角度看是考验,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内在选择,三问三答,犹如层层剥笋,最终露出了笋心。

  全文语言凝练,概括性强,不少句子如“天实置之”“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已成为成语。文中对话亦写得十分巧妙,细致入微。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公元前502一约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人说他姓丘,名明,因其父曾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曾任鲁国史官。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曾说过: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见孔子把他引为同道。汉代史家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相传他鉴于鲁史《春秋》太简,恐后学弟子各持异说,失其真意,写成《左氏春秋》,后世称为《左传》。还编著有《国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渡汉江》译文、注释及赏析 《渡汉江》译文、注释及赏析  渡汉江 朝代:唐朝|作者:李频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李清照诗词代表作 李清照诗词代表作  李清照是一位以词著称的诗人,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1000... 《老人与海》的读后感1000字(通用10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
南朝江淹《别赋》作品鉴赏 南朝江淹《别赋》作品鉴赏  《别赋》赋的开头,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总写,以精警之句,发人...
大学全文翻译 大学全文翻译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之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导语: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
新小石潭记的杂文 新小石潭记的杂文  原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写的,新的是柳宗玄画的。  清冽的水声在山谷里回荡,如鸣佩环。...
白杨阅读及其答案 白杨阅读及其答案  著名学者朱永新先生曾经说过:“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阅读,让时间和历史记住...
文言文中易混淆的常见近义字 文言文中易混淆的常见近义字  古汉语中的一些常见近义字,由于字义颇为相近,因此极易混淆,给大家文言文...
《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介绍 《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介绍  《城南旧事》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林海音所著。旧时北京的城南,在她...
《南史》原文及译文解析 《南史》原文及译文解析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 沁园春长沙读后感汇总  我深刻认识到第一单元所学的文章都是经典,它们的文学意境与精髓让我不禁感慨。其...
《蝶恋花》苏轼译文 《蝶恋花》苏轼译文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思念家乡的作品,“以诗入词...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元...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元曲原文及赏析  【原文】  双调·沽美酒兼太平令·叹世(在官时只说闲) ...
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语·先进篇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
《我思想》原文与赏析 《我思想》原文与赏析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3) 琵琶行原文及注释  (37)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38)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39)切切...
写母亲节的祝福语 写母亲节的祝福语(精选50条)  母亲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家庭的大梁,母亲用慈爱的目光关注我的成长,母亲...
《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形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推荐度:平凡的世界读书后感推荐度:《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推荐度:《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推...
红楼梦人物史湘云 红楼梦人物史湘云  曹雪芹在“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各表风流的女子,而在这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