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协议或诉讼离婚。双方就离婚、孩子抚养、财产与债务处理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后,到夫或妻户口所在地的民政局登记离婚。
无法协议离婚的,可以家庭暴力为由起诉离婚并索赔。离婚时共有财产、债务一般平分,个人财产、债务归个人。不存在或双方都存在婚姻法第46条规定情形的,离婚时互不赔偿;否则,无过错方有权要求过错方赔偿。
如何处理家庭暴力中国的法律法规也对此类问题有相应的规定。根据我国《婚姻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在遭遇家庭暴力时,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1、请求调解、劝阻或警告
中国《婚姻法》第43条规定,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的受害者有权提出要求。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及其单位应劝阻、调解。对于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有权提出要求,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应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2、诉讼离婚
如果人民法院审理涉及“家庭暴力或虐待、被遗弃家庭成员”的离婚案件,则应当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效,则应给予离婚。因此,在遇到家庭暴力时,如果受害人起诉离婚并且不同意进行调解,法院将裁定离婚,这可能是防止家庭暴力再次发生的方法。
3、要求赔偿
家庭暴力不仅会造成身体伤害,更重要的是会带来精神损害。因此,我国第46条《婚姻法》规定,如果发生家庭暴力并造成离婚,受害方有权要求赔偿。
家庭暴力是一种法定错误情节,在《婚姻法》中有明确规定,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实践导致夫妻之间的分裂。在离婚的情况下,受害方实际上是一个可以依法要求暴力以补偿离婚损害的一方。但是,损害赔偿要求通常与起诉离婚同时进行。至于如何在这种情况下离婚,有必要看看如何选择。协议的方法可以解除婚姻关系,诉讼也可以达到离婚的目的。
家庭暴力离婚赔偿标准?家庭暴力怎么赔偿家庭暴力离婚赔偿的侵害对象是人身损害,赔偿范围是物质损害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两个方面。
在家庭暴力情形下。这里物质损害主要包括由于身体、精神受到伤害而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等等。精神上痛苦是极其主观的感受,别人无从得知,从而不可能精确计算精神损害,在实践中,一般会影响到赔偿数额的有以下因素:
1、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3、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4、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5、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6、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